【历史闲谈】剑客还是箭客?

为穿越人士而准备:回到古代是该学剑还是学箭?

古代兵器里重要的品种少不了“百兵之君”剑,与“人类手臂的延长”箭。徐浩峰民国风的《箭士柳白猿》称雄武林,而《史记•伍子胥列传》里“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靠着一副弓箭就逼退了对方。

【君子佩剑】

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三•战国铜鉴上水陆攻战纹》所述,“剑出现于西周,广泛应用起始于春秋,战国才盛行。”

作战用多为三尺剑(合市尺两尺),其锋利程度,据《史记•苏秦列传》说,韩国出品的“太阿”可以“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

后来剑由实用转为装饰佩剑,犹如男士腕表后,则日益加长并增加附带装饰,变得极为贵重,可值千金。

《史记•吴太伯世家》里记载季札因为出使身份需要,没有在徐君生前赠予“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可见“宝剑”对身份的体现。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的冯谖只有一把缠了绳子的佩剑,就被传舍长轻视了。
说到剑的加长,实在是让它变得更加不实用,比如秦王鹿卢剑,长及七尺(各市尺四尺半左右)。


以至于在《史记•刺客列传》中遇到荆轲追杀时,急切间拔不出来。左右只好喊“王负剑”提醒他抽出来。

【六礼之射】

剑如腕表,当然可以算作中国古代服饰的一部分,但是弓箭我觉得就有点牵强了,至少不如佩剑随身时间长吧。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四•战国青铜壶上采桑、习射、宴乐、弋猎纹》特别提到的是一种“缯矢”,一种可以回收的箭矢。


在《史记•老子韩非列的传》里孔子形容不是“飞者可以为矰”的游龙,意思是老子思想犹如高空游龙,并不是用矰可以射下来的低空小鸟雀。

“矰”就是所谓“弋射”的重要工具,开始由于是铜箭头,比较贵重,所以要制作成可回收的箭头。后来随着铁箭头的替代,加上鱼猎技术的改进,“矰”的意思也就慢慢变成了短箭的意思,“弋猎”也少见了。

说到铜质箭头,《韩非子•十过》里有赵襄子退守晋阳,将地方长官住处的铜柱、铜础“发而用之,有余金矣。”

所以,如果为了射一条尺来长的鱼就丢失一个铜箭头,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结语】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沈从文先生从1963年开始收集资料进行写作,十八年后,才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作为文学家行历史学家之事,而有开山之作。

沈从文先生原是以写小说知名,大概政治气候让他觉得做古代传统手工艺研究才安全。

毕竟,是为了古代那些无名的“劳动人民”而作。所以,郭沫若也肯为之作序,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历代劳动人民,无分男女,他们的创造精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年这月【原创】 兰雪儿 2013-09-15 22:56 一样的秋季 秋阳似火没有了往日的温柔 凶神恶煞般 似乎...
    我是兰姐阅读 150评论 0 0
  • 1 你不是告诉我你喜欢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吗? 为什么在我车里听了十六遍《电音之王》―― “不如和我一起摇摆...
    一言尔阅读 246评论 0 2
  • “ 烂开始,好结果”这是一个做事的理念与态度,它蕴含着巨大的行动力量,并以结果为导向,让我们在行动中不断地把...
    华枫阅读 692评论 0 5
  • 【杰琳机械 20171105《设计改变一切》D5/5】学而思:今天的听带读很精彩,特别是老师关于人生设计的一些建议...
    冬来安好阅读 3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