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冬,集贤村民在村中关帝庙前挖池塘淤泥时,发现一块残缺不全的石碑。上刻:“集贤者古庄也,原名沟壑……”破损断续的石碑简要记载了该村自春秋战国以来的重大事件,当然也包括了王通百余弟子的那次集合。当地口口相传有这样一首诗:烽火台下车马店,沟壑村里集群贤,祭拜恩师王通日,清明扫墓到坟前。后来,便把原先的沟壑村更名为集贤村,且从唐朝至今近两千年来再无更改。村中先有杨、许、毋、侯、师、赵、李、王、欧、尹等多姓人口定居,形成了东西走向的前巷,后有望族薛姓人迁来,还有卫、金、王、阮、刘等姓迁居,组成了后巷。
这些都是历史,今天来说说新时代背景下的集贤村一位能人,他姓薛,名志新,今年四十左右,系望族名门之后。每年腊月里,志新就开始筹划下一年的工作了,虽没有写出文字性的材料,但这些安排会刻在他的脑子里。以2016年度为例,说起来会更简单明了一些。
正月里来是新春,少的给老的拜年啦!十五前,该拜年拜年,该吃吃,该喝喝,该看火的时候看火,该闹热闹闹热闹,用天津话说就是该嘛嘛。同年等辈约个时间一起见个面聚个餐,晚上再卡拉OK一番,一切都顺其自然。等到元霄节一过,他就开始实施本年度的计划了。先跟着提前预约好的工头出去打工,每天在外虽然苦点,一天也弄个一二百元。等到了清明时节,要回家上坟祭祖,回来后,他就另有安排。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种了几亩三白瓜,然后在邻坊村打点零工,也能照看瓜地。或者将瓜地的事情交给父亲代为管理,自己再出去,挣上一段时间的钱。7月头,三白瓜开始成熟上市,这时他会停止其他工作,专门卖瓜。“三白瓜”以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三白瓜有三个品种:普通三白、血里红、橙黄帅瓜。薛同志种的是雪里红,此瓜皮若翡翠,瓤呈金黄,不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体大、耐贮等品质,更为独特的是此瓜含十八种元素,高硒、低糖、含丰富的氨基酸,具有一般瓜类所没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再加上水分大,所以吃瓜后排尿量会增加,减少了胆色素的含量,并使大便畅通,对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他种的瓜溜圆个大,看相好,口味佳,再加上志新的三寸不烂之舌一介绍,根本不愁销路,每天瓜拉出去,一到村里就放抢了。其他卖瓜的还在转巷,他已经打道回府了,有的吃瓜群众甚至提前要了他的联系电话,只等着明天地里的瓜熟好了,赶紧给送过来,好享用美味,而且一再声明,"我们可是预约好的",言下之意是提醒他要遵守诺言,优先供应他们。
到了9月,就要清理瓜田,这时候志新家的院子里就滚满了三白瓜,村里人来了随便吃,愿意拿的随便拿。让地休整一段时间,就像部队休整一样,然后种上白菜。有苗不愁长,白菜一天天长大。志新站在地头,看着一地碧绿的白菜,成就感油然而生,心中感叹道,土地真是个聚宝盆。待到压菜时,志新会高度重视,要不然白菜就卷不好,成了散菜,卖不上好价钱。这是个技术活,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待到白菜成熟时,因为他家的白菜又白又长又瓷实,早有超市和他联系,直接送过去就可以了。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润肠、促进排毒、帮助消化的作用,加上其价格便宜,吃法多样,可炒、可熬、可拌,深受北方群众喜爱,再加上农村家户一般都会储存上几颗到十几颗,所以很快就销售一空。等到超市存货不多,给薛同志打电话要求送菜时,他只能抱歉的说,地里没有了。这个时候,天也冷了,打工的也都陆续回到了家里,他和发小们又开始在微信中发红包,全民K歌了。
志新是个能人,种瓜种菜是个好把式,连南卫村会画牡丹的老师都知道。我觉得用土话说是会安排,用洋话说就是会统筹方法。最后告诉大家,"志新"是大名,在村里很少有人这样叫,村里人都叫他"七斤",可能生下时体重七斤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