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源于这四个字——自我管理。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其实正是:自省、自律、自愈。
1、修炼习惯:
稳定生活节奏,懂得自省
古语有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所谓“饮食有节”,指的主要是合理膳食,吃好一日三餐,做好营养搭配,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切忌过度放纵。
“起居有常”,大意是说作息保持规律,生活拥有合理且稳定的节奏。
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坏的习惯也能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中年以后,养成有益于身心的生活习惯,拥有一个规律的生活节奏,懂得时常反省自身,才能活得越来越自在。
陈道明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
“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
人活到极致,就是懂得在生活上节制,在欲望上克制。
人生下半场,别再透支自己的生命,好好爱惜身体,是获得幸福的前提。
2、运动强身:
在变老的路上,保持自律
《世界日报》曾有一篇文章表明: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者比肢体不勤者’,快乐感多出52%。”
运动的过程,不仅能让一个人身体恢复活力,状态保持年轻,还能驱散一个人的烦恼,舒缓内心的压力。
坚持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生命质量的提升。
周岭有个观点说得很深刻:
“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
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在变老的路上,逼自己一把,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过上自律的生活。
通过运动强健身体,坚持锻炼加强体能,人越自律,就会活得越来越年轻。
自律和不自律的人,过得是截然相反的人生。
请相信:时间是检验结果的最佳标准,走到最后的,一定是高度自律的人。
3、心态高配:
储蓄精神能量,学会自愈。允许一切发生,接纳人生无常,正视所有遭遇,停止精神内耗。
境由心造,物随心转。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接受生命的得失,学会治愈自己,储备好丰富的精神能量。
就像贾平凹在书里写的那样: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人生下半场,请高配心态,做自己的医生,治愈好自己的内心。
后半生,一个健全的心态,是给生命减负、为生活赋能的最佳方式。
知乎上有个问题:人活一辈子,什么样才是最好的状态?
有个高赞回答说得极好:少年不轻狂,中年不油腻,晚年不孤寂。
从现在开始,调整好节奏,照顾好身心,管理好自己,打理好生活,不留遗憾地过完这一生。
愿你活在当下,吃好一日三餐,过好一年四季,日日有生机,处处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