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以拙文《这10年,你走了有多远》作为创作举例。
这10年,你走了有多远?
文字内容如下:
这10年,你走了有多远?
辛上邪
有人在朋友圈问,“10年前的那一刻你在干什么?”我的留言是在某公司谈生意。输入这几个字的时候,那一天那一刻的场景又历历在目。
那天下午两点,我去建国门的商务楼里拜访客户。谈话期间,感觉到整栋大楼突然摇晃了两下,随即恢复如常。几分钟后,大楼物业传来通知说:可能是地铁出了问题,影响到了沿线附近的商务楼。为了安全期间,请走楼梯疏散。
随着人群走下二十几层的楼梯,大家聚集在楼下各种猜测后,我打道回府。到公司后,网上的新闻已经出现了地震的消息。
转眼十年过去了。纪念日对于生者们而言,除了缅怀之外,也是一个记忆的节点。地震终止了逝者们的脚步,而生者们的跋涉仍在继续。这10年,你走了有多远?
01
10年前,D正在自己小公司的生死存亡中挣扎。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靠从不同的信用卡刷现金借贷凑员工工资和自己的生活费。如今,他的私募公司风生水起。
D的公司在拿到一个小项目后,起死回生,很快壮大起来。他没有小富即安,而是抓住受邀入股做投资的机会,闪入投资行业,从小白做起。结婚、生子并未妨碍D的自我成长。孩子一岁多时,他去读名校的MBA,两年后如期毕业。这份不可思议的成绩是他惜时如金的结果——他的时间没有白天、夜晚之分,除了必要的睡眠、对家事的料理,每天的十几个小时都用于工作和学习。他真是一分钟都不浪费。
在D的字典中,没有“不会”的概念。不会可以学习。书本、网络、实践都是学习。D从不盲从。他的投资业务能发展得好,得益于此。任何一项业务,无论被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或是当下如何风行,他都会自己去调研、权衡。他说自己的大脑就没有停止过思考。
02
10年前,大伟经历了中年危机,对诸事厌烦。那年夏天,他说要走遍全球。一句外语不会的他竟然真的开始走了。前两年,南极洲之外的几大洲他已经都去过了。
大伟最初是跟旅行团,“没出过国,先跟团见识、见识。”去了新马泰之后,经历过几次入关、出关流程,便改成旅行团管理下的自助游。去了韩国、日本,逐渐会蹦一些最基础的英语单词,大伟开始自己找人结伴自助游。去的国家越多,发现出国旅行越容易。埃及内乱的时候,他正好在埃及,也是有惊无险地回来了。走了六十多个国家之后,大伟改成了深度游,对去过的国家的有兴趣的地区打算再走一次。
大伟认为,看眼神、打手势、绘图说明,都能弥补语言的不足,甚至比语言还好用。靠着这套有效交流法,大伟甚至多次成功砍价买回纪念品,还在许多国家交了朋友。语言不是障碍,胆怯才是障碍。
03
10年前,L的生意再次失败。他和我通电话总结失败时,已经开始筹划新的项目。欠的债他要还,新的生意要投入,我都替他发愁,L却说:“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去年他开始了再再次的新业务,之前两次的窟窿补得差不多了。
那年秋天,我回到学校读书,换了专业读硕士。报名前,不少朋友警告我,肯定要半途而废,在职学习很难坚持。我还是孤注一掷地报了名,读完了硕士,还在几年后拿到了博士学位。读书期间开始正式写作,移民之后我专心于写作。
无论是百折不挠的D和L,还是有勇气的大伟和我,这10年一直在走。
10年的时间,真的不短。10年的学习时间可以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博士毕业,10年的工作时间是两个一万小时。倘若向着目标不停歇的走10年,一定前进了一大程。
04
为什么要前行?这个问题在祭奠逝者时更容易找到答案——为了不让生命落空。所谓生命的落空,指的是生命的意义、价值的落空,是理想的落空。
人生的理想、价值、意义这些问题对谁而言都是存在的。只是有的人局限于日常饮食男女这些生物本能,不多想而已。不多想,却难以逃避。如果仅仅着眼于物质生活,目光一定会局限,做选择时容易迷茫和糊涂,一叶障目。
前一段的新闻中说,有位父亲强令女儿停学帮他卖韭菜盒子,因为他算过,女儿读书出来赚的也不一定有他卖韭菜盒子多。读书有什么用呢?
这位父亲没有上过多少学,他不懂的上学读书可以增强思维能力,丰富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的人生更充盈。不知道这位女儿未来的道路如何,至少在当下,是被迫停下来原地踏步。钱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性的不断成长,理想的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
05
从1990年代,社会风气逐渐陷入经济至上的境地,许多观念被颠覆了,很多人生活的重点放在了物质的获得,功利主义充斥,人世间的真情少了,对下一代的培养也成了分数为王。恶果是幸福感稀薄,戾气重,焦虑、急躁、抱怨弥漫。
其实,不是说有理想的人就不能去赚钱。环球旅行的大伟和读书的我,并非就比在生意场上打拼的D和L离理想更近。我们是一样的,都是在为自己的愿景奋斗,希望体现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只不过大伟的是在行万里路,我的是在读万卷书,而D和L的是在商业中。
是追逐功利,还是实现理想,要看发心。倘若以利益为第一位,是前者;以把事情做好为宗旨,是后者。前者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容易导致过程中的不择手段;后者的准则是做对的事情。
道理很简单,想清楚并做到,不容易。
06
每一次灾难都是一次警示:生命的长度谁也无法控制,然而生命的宽度却在于自己的拓展。将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得多一些,远一些,生命自然就宽了,也就不会落空。
怎样将着眼点、着力点放多、放远?
*提高认知能力,对世界的了解尽量多一些。
*做事情考虑大局利益多一些,对自己的私利想得少一些。
*选择发展道路时,多从自己的兴趣、特长出发,少一些收入得失的算计。
*内心的勇敢多一些,患得患失的纠结少一些。
*努力多一些,懈怠少一些。
*坚持得久一些,放弃得晚一些。
生命的结局注定是死亡,时间的洪流最终会冲走一切。面对这个必然的“悲观”结局,经历的过程仍然要乐观。生命有涯,为了理想的奋斗却是无尽的。叶嘉莹先生说,“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正是此意。
拓展生命宽度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拓展了,才会丰满自足,感到安宁。
那一年那一刻去拜访的客户公司我再也没有去过。接待我的客户代表仍然保持网络联系。如今,他在杭州定居。不知道他这10年是如何一步步从北京走到杭州,经历过怎样的路程。10年后的现在,我戏称自己在过二度人生。
这10年,你走了多远?未来的10年,又要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