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清宫旧藏戏曲乐器

中国古代音乐,分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戏剧音乐中用的,仅金、丝、竹、革、木五种。

文武场使用乐器,常见的有京胡、二胡、月琴、笙、笛子、三弦、琵琶、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等。凡吹弹拉各种随唱的乐器,如京胡、二胡、月琴、笙、笛子皆为文场,所有击打的各种乐器,如大锣、堂鼓等通为武场,分类简单明了。

文场所使用乐器均以丝质、竹质所制乐器为主,是为演员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

武场则以金质、革质、木质所制乐器为主,是为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舞台上,角色的一举一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配以音乐化的念唱,在乐器伴奏中烘托出来,三者相联。

单皮鼓 清光绪 高六·五厘米 直径二六厘米

此单皮鼓用厚而坚硬之木框,一面鞔以猪皮,以三排铁钉加固。内中心径有二寸。戏曲演唱时,尺寸以板为主,用以点眼,因拍有时相去太远,尤其是皮黄中青衣的腔,尺寸太慢,转弯甚多,只是点拍,不易有准,故于拍中间,加上几点,此名曰眼,又名副拍,凡点这种眼,则用单皮鼓。

大铜锣 清光绪 直径四一厘米

此锣铜铸,边际系一绳,提手为竹制,以槌击之。锣内墨书「姑苏祁尔昌造」。大锣,在戏中专为节舞之用,故各角色上场下场或作各种身段时,皆用之;或于音乐中间,偶加一二声,以助精神。

小铜钹 清光绪 直径一九厘米

此钹铜铸,一副两个,惟径较小,厚薄大致相同,中间穿绳,用于手握。其中一件墨书「钹、郭」。铜钹又谓之铜盘。钹在戏曲演出中,有时与大小锣相互错综成为音节。武戏用得尤其多。

紫檀木拍板 清光绪 长二七·一厘米

拍板为点拍之用。常用檀木制作而又称檀板。此板为古板,由三块板组成,满族多用之。演奏时,左右手分握外侧两板,将拍板置于胸前,相互撞击发音。

月琴 清晚期 通长五七·五厘米 底径三四厘米

此月琴音箱呈满月形,琴颈短小。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 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匏制葫芦式三弦 清乾隆 长八〇厘米 宽一二·四厘米 厚五·二厘米

此三弦斫坚木为柄,匏制葫芦并冒以蟒皮,柄末穿直孔,贯以轴,左二右一纳弦。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三弦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狂、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金漆龙首匏制葫芦式胡琴 清乾隆 长八〇厘米 宽二〇厘米 厚七厘米

此胡琴槽正面上部为匏制,饰以云鹤,海水江崖纹;下部为革制。槽背上部为云凤,海水江崖;下部为三寿星乘麒麟,各持海珠、犀角、珊瑚,下边有海水江崖,山峦树木。胡琴是皮黄随唱的主要乐器。

镶骨横笛 清光绪 通长六五·二厘米 底径二·二厘米

此笛用十三根竹条拼成圆筒,两头镶牛骨,牛角箍缠绕。十孔。横笛,即笛子。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黑漆笙 清晚期 通高五〇·五厘米 底径三·八厘米

此笙用十余竹管,每根竹管下端嵌木制笙脚,列置于笙斗中,镶牛骨。笙,又称芦笙。属于簧片乐器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的工具。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一、民族乐器 拉弦乐器: 京胡 高胡 二胡 ...
    我独一你无二阅读 13,159评论 2 6
  • 文/唐赳 提起安康的花鼓,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敲锣打鼓唱花鼓的喜庆热闹的温馨画面来…… 那那一声声带着泥土气息,从...
    醉看炊烟阅读 5,819评论 0 1
  • 距上一次和李先生分开也有一个多月了,可能也会让别人很难理解,果然是热恋小情侣,分开一会儿都不行,可是也只有我...
    余歌810阅读 3,382评论 0 0
  • 我们的人生是由很多选择构成的,所以有种说法叫做选择决定命运,而价值观决定着我们的选择,所以归根结底我们的价值观决定...
    戈暖阅读 8,833评论 1 1
  • 小猫姑娘是个吃货,平常就很难管住自己的胃。 最近,她被调到远在郊外的机场工作,机场偏远,能供应的食物很有限。 而这...
    寒山冷冽阅读 2,79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