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三了马上要中考了,她上的是高一的贯通班,平时学习的压力就很大。昨晚放学后我去学校接孩子回家,平时呱唧呱唧滔滔不绝的孩子,忽然变得沉默寡言,目光游离,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很明显她心里有事,一路上我也没敢问,我想等她先开口,做到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效果吧。我能拿捏到孩子的性格,她肯定会和我讨论,一路上也许是在考虑说不说或者怎么说。
果然一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她就开始了。我帮着她提示着提问一些信息,帮她复盘学校发生的事情。
“爸爸,今下午我们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结束后当我们走到操场门口时,从校服看到是一位高三同学,倒地,抽搐,没一会口吐白沫,典型的癫痫病发作,我和我们班几位女生,立即进行了救助,可恨的是旁边走过了很多的男生和高三的学生,他们没有任何的表现,远远地躲开了。为什么?”
“你能详细跟我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吗,害怕么,害怕多还是更理性多?
你是怎么判断同学需要帮助的?
有没有其他人一起帮忙?”
我说这些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了解细节,肯定她的判断力,自我保护机制,同时强化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很庆幸在她1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曾经聊过癫痫病的情况:我在上学的时候也曾经遇到类似情况,当时我们几位同学展开施救竟然给治好了。这个分享却给自己的孩子做了榜样,冥冥之中有什么巧合么?
“你当时做的措施很正确!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记得先让周围人找老师和拨打120,保持患者侧卧防止窒息。要不要一起学习更多急救知识?比如《中学生急救指南》,我们还可以处理潜在压力:“看到别人生病,自己也会感到害怕吧?如果心里不舒服,可以写日记、画画,或者用运动释放情绪。”我拿出了我兼职心理老师的样子。她的回应令人称赞:“爸爸,我不害怕,我只想救他脱离危险”。
“孩子,其他人不想施救,原因有很多,也许他们都害怕,一是害怕这个病,二是害怕担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社会的影响更多一些,你做好你自该做的想做的就好了,不要过多的关注其他人的错误,当然保护好自己为第一要务。”
“孩子,你真勇敢,不亏长了1米7的大个,”我给她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