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睡眼朦胧中起床,九点多了,最近睡眠质量还行,醒来时不乏了,精神好了许多。
上个月,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作息也变得不规律,晚睡晚起,变得心安理得,早起变得困难,不睡到十一点都睡不醒。
起床晚,时间倏地变短,一日三餐,一顿不少。吃饭、做饭、收拾房子就到晚上,忽感人生似乎只是混吃混喝,日子也过去了,那有什么生活的意义。
只是多了与家人的相处,变着花样的做美食:包子、饺子、馒头、拉条子、大盘鸡、红烧羊肉、马肠子,西红柿牛腩汤……,以前不想做的,现在都慢下来,静心地去做,去享受做的过程;把厨房的锅从里到外全部清洗一遍,墙上、抽油烟机也擦一遍,心安理得消磨时间,少了以前的焦躁、不安,急匆匆想完成,可一时又清扫不干净的坏心情;把房间整理干静,心情愉快一整天。
慢下来,去做事,有时也是种享受。
清扫房间,也清静了心里。
2
这段时间,也让我看到女儿的互动间出现的问题,孩子年纪小,对事情了解要慢,我却不愿按她的节奏,去等待,动作慢了,理解不到位,或按我的期望时间学会一些东西,我就会朝她喊,我就会着急。
我心情不好时,她做错一点事情,我就会大发雷霆。迁怒于她,说到激动时,也会打两下。打完就后悔、内疚,过会去安慰她,向她道歉。我妈就这事专门说过我。
我心里很后悔,想过要改正,但气头上怎么也控制不住,好像不发泄出来,气就不能消,也想过走开或深吸三次,可做不到。
问题是,我不想女儿看到妈妈总是生气、暴怒,这些对她树立了坏榜样,同时也害怕对她心里有影响。
思来想去,我用复盘日记来记录当天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我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哪些直觉反应,我一点点觉察自己的内心,是我曾经的伤痕,还是我有某个引爆点(比如,总是把水倒在地上或沙发上,把饭洒地上)
有时,我内心是知道该如何去做的,只是选择跟着感觉。因为觉得这样是最简单省事的。
可是想要改变,从内心到行动上都要有意识,当想对孩子发脾气时,内心就会快速闪出几个念头:这样对孩子好吗?能解决当下问题?可以心平气和地说吗?不行,能走开吗?
给自己几个选项,我会快速在这几个选出优于往常的作法,当我改变方式跟孩子互动,孩子能马上感受到,她会疑惑,妈妈今天没发火,她开始会紧张,一会看你还是和颜悦色,很快她就放松了。
然后,晚上写反思日记,把事情经过写出来,那些做的好,做的不好,分析原因。但不要苛责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就很好,因为性格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所以每天的日记中给予自己做的好的鼓励,不好的找原因找方法,也给予肯定。
不要一上来就苛求完美,那会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可能做到。
我一天天改变,女儿有天突然:妈妈说话好温柔。我说,有吗。女儿说,有,比以前温柔。有时我一厉害,她会对我说,妈妈要温柔哦。我立马收敛。
我有时也会对她说,妈妈如果吼你了,你要提醒我啊。
现在,偶尔也会发脾气,但频率越来越少,发完脾气就立马会反思,如果是她一再犯的错,依然要严厉批评,如果我的问题,就会思考原因,也会向她道歉,并问这件事怎么说怎么做会更好,也锻炼她的思考力,他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她提出的思考,会让人意想不到。
而且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小天使,即使我们吼她,揍她,跟她道歉,她马上原谅我们,并露出甜蜜的笑容。
孩子,是上天派来让我们修心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