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可以帮我查一下那个资料吗?”“好的。”“谢谢啦。”“不会呢。”
“老板,一杯奶绿,半糖,少冰。”“奶绿好了,给你。”“谢谢。”“不会。”
“冬冬,可以帮我把吹风机送来吗?”“好的哦。”“谢谢哦。”“不会。”
如果问我在台湾两个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是“谢谢哦”“不会”。你会好奇,这是什么意思。这其实就是台湾人的礼貌。
来到台湾的第一天,就觉得台湾人很有礼貌,这种礼貌,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你会觉得台湾人都是彬彬有礼的、温柔的、笑眯眯的。融入这种氛围之中,你也习惯于礼貌,习惯于说谢谢,习惯于尊重他人。
虽然我没去过很多地方,但是我想应该没有比台湾人更爱说“谢谢”这个词了吧。便利店里会说,捷运上会说,买东西时会说,找人帮忙会说,甚至只是我们一群熟人聚在宿舍里玩狼人杀递杯水都会说。
在大陆,我们对“谢谢”的回应是“不客气”或者是“没事”,而在台湾,对“谢谢”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会”。“不会”的意思应该是“不会麻烦”、“没关系”。台湾的很多礼貌用语和大陆不一样,比如表示存在感我们一般会用“嗯”,而台湾人喜欢说“是”。第一次和台湾学姐微信聊天,我问学姐“在吗”,学姐回答“是”,我吓了一跳,但这种正式的回答也正是台湾人礼貌用语的习惯。
正是因为台湾人的礼貌,所以和他们接触,你会感到一种温柔、和蔼和人情味。走在台湾街头每次找不到路的时候,总会有人热情的给你指路,即使他们并不知道正确的位置,也会微笑的和你说抱歉,然后尽可能帮你找到能够解答你问题的人。而且,总感觉台湾人很少发火和吵架,永远都是微笑着对待周围的世界和他人。如果你想看吵架,我想你得去立法院的议场。
在台湾的公共交通上,都能看到博爱座,和大陆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一样,博爱座也是服务于特殊人群的。大陆的“博爱座”上车之后其实是可以随便坐的,只是说坐在那里的可能要优先让座,然而即使不让也没有人必须要谴责你。而在台湾,公交车和捷运里的博爱座一般人是不会去坐的。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捷运上满满的乘客,而里面的博爱座却是空的。博爱座并不是不能坐,但如果你坐着博爱座,周围有需要座位的特殊人群而你没有起来的话,你是会受到鄙视和谴责的。(或许只是一个鄙视你眼神)
除了交通上的博爱座,台湾会设置很多方便残疾人的公共设施。和大陆不同,台湾的残疾人很多都会一个人出行,这就需要社会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为他们提供方便。在台湾,公交车中部左边一般是不设置座椅的,这个区域被称为轮椅区,同样,捷运的最后一节车厢也是没有座椅的,这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人和推着宝宝车的妈妈而设置的。
除了礼貌和人情味,秩序也是在台湾社会不得不说的一点。作为初来乍到的我们,行走在台湾,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么说不准就会被冠上大陆人不守规矩的名号。在台湾,电梯必须都要靠右站立,两人不能并排站立,左边的通道是快速通道,是留给赶时间的人的。在大陆,并不是人们完全没有秩序意识,之前在北京实习的日子里,北京地铁在高峰期人们也会自觉遵守这样的规矩,而在济南,人们似乎并没有靠右站立的习惯。这也导致我从台湾回来,看到坐电梯不靠右站立的人就会觉得别扭。
我记得我之前上公交车,基本上从来没排过队,公交车一来,人群一窝蜂的涌上去,如果再碰到几个不懂事的大爷大妈,那局面叫一个混乱。而来到台湾之后,排队成为我们的必修课,公交车要排队,捷运要排队,买东西要排队……如果插队了,后果或许会不堪设想。
记得有一次因为公交排队很长,队伍站的有些乱,我们几个人没有找到队尾,不小心插到了队伍里(我发誓,真的是不小心),结果旁边的人气冲冲地对着我们“破口大骂”,说我们不懂规矩、没秩序,弄得我们超级尴尬。所以在台湾不守秩序,吃亏没面子的反而是你自己。
台湾还有一个和大陆有所差别的规矩是,在公交和捷运上是禁止饮食的,不只是禁止吃东西,就连喝水也不行。有一次我和冬冬一起坐捷运,其实也是真渴了,冬冬打开自己随身的水壶想要喝一口水,旁边的阿姨突然拦住了她。
“小姑娘,你们不是本地人吧。”我们点了点头。
“捷运上是不能喝水的。”
“不是不能吃东西喝饮料吗?就连自己带的矿泉水也不能喝吗?”
阿姨摇了摇头。虽然说不知者不怪,不过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在捷运上喝水了,生怕丢脸。你会问了,这连水都不让喝,人们真的渴了怎么办。虽说这样看上去不人性,但其实是为了保持捷运和捷运站内部的干净卫生,而且,每个捷运站出入站口都会有直饮水设备,人们可以免费拿纸杯喝水。
说了这些,台湾一定不是世界上最有秩序和礼貌的地方,或许西方不少国家要比这个小岛更加的崇尚规则感。但台湾城市性格里的温暖和人情味,却是这个城市与生俱来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城市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