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参加了一稼老师针对女性的线上课程 - 美好人生运营课。之前看过一稼的书,也实践过书中的一些方法,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觉得不错,但又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还谈不上是真正的“美好人生”。
本着觉得有问题,就要尝试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的精神,果断交了钱报了课。课程的设置是针对生活中的几大命题展开的,分别是爱情,工作,财富,健康,还有人生使命,而开篇第一节课是最最重要的,所有命题的起点,关于人生目标的规划与管理!
第一、人生需要一个清晰的GPS
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要去到一个地点,名字叫“美好人生”,那你会怎么做?你会不假思索就往全速往前走嘛,一般不会,你会掏出手机打开地图,搜索目的地,然后根据推荐的最优路线往前走。
然而我们在真正的人生中,却经常处在目标不清,路线不清,凭着直觉就往前冲的状态。只知道要成功,要名要利,但却没有真正思考过成功是为了什么。在讲这个观点的时候,一稼老师放了乔布斯话刘强东的图片,一位是事业成功却失去了健康与生命,另一位也是有了事业和财富却失去了道德,损害了家庭,颇值得我们思考。
所以真正美好的人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地,还有路线规划,才是一套真正有效的GPS导航系统。那么清晰的目的地应该怎么寻找呢。
这里用到了“生命之轮”的模型,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过,兼顾各项重要命题的人生才是平衡的和美满的,只有各个人生命题的满意度都达到一定水平,人生之轮才能愉快地转动并且前进。
每个人的人生命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所不同,但一般会关注以下八个方面:爱情,工作,健康,财富,人生使命,家人,娱乐。以十年为目标,写下每个命题的理想状态,然后在每个命题后面再跟着写上为什么实现这个理想状态对你的人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譬如,在财务一栏,很多人会写10年后希望实现财务自由。但为什么想实现财务自由呢?是因为想给父母更好的养老生活,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或者为自己的深造提供财务支持,将每一个目标的意义想的更清楚更具体,那么你去实现目标的动力也会越大。
同样的,在描述命题的理想状态时,也要尽量生动,形象,具体,要带着真正向往的心情书写。如果写下一个目标,自己都不觉得向往,那这个目标就是没有吸引力的。
但写下的目标又必须是有“一线”实现的可能性大,譬如十年后我想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目标虽然不是零可能性,但对一般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第二、运用想象力来与内在能量产生连接
写下人生目标与意义之后,还要运用想象力来进一步赋予其能量。方法是基于刚才描述的10年后的目标达成,来描绘一下10年后你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状态。
譬如十年后你会生活在哪里?周围是什么环境,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状态如何,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心情如何?
其实就是把第一个练习里面的目标具象为实际的生活场景,然后写下来。
其实在看一稼的书时,也提到了这个练习。当时只是在脑子里大概想象了一下,但从没试过落笔真正地把它写下来。这次真正落笔,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逻辑思考与主观能动性都被激活调用了。书写目标的时候是分开着写,但当你将这些目标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场景下,难免会有不和谐的情况,譬如在工作目标上,我希望能尽可能灵活,一年之中能有2-3个月在世界其他城市生活,但在财务目标上我又还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提供高收入。那这两者如何能取得平衡,就需要进一步的思考,需要考虑转换工作的性质,认真需要能符合灵活行的行业。
其次,生活化的场景会激发你的想象力,让你先一步到达理想生活的状态。在描述”我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一开始我只想到的是需要有一个花园,进一步又想到了具体有什么类型的花草,需要有一个温室花房,再进一步还想到了自己很喜欢艺术作品,到时候屋子里应该挂在购买的现当代艺术画作等等等。想象中的一个画面会串联起另一个画面,慢慢把所有你真正向往的元素和谐地聚集到一处,变成一个无比立体的画面。
这个看上去简单的练习,在练习册上打第一遍稿子的时候,轻而易举就写满了一张小A4纸的分量。后来到电脑上二次存档的时候,又不由自主地增添了一些细节,又多了1/3的分量。前前后后大概花了3个多小时在单独的这个小联系上,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第三、人生满意度与时间管理
有了具体的目标,接下来就是找出那条通向目标的路径了。
这里的练习瞄准的是对现有命题的满意度和时间投入的关系。以之前第一部分的理想状态为10分满分,针对8个命题的现状,先打出分数,然后再写上大致每周在每个命题上花费的时间(注意工作部分要减去每周8小时x5天=40小时的常规工作时间)。
以7分以上为满意,以5小时为努力(花费较多时间)可以划分出四个象限。
通过这个方法,就可以梳理出针对目前状态需要做出的改变的行动。
1.满意不努力型
非常有天分或者掌握了核心方法渐入佳境,可以考虑是否能有时间盈余分配给其他命题
2.满意努力型
投入产出呈现健康的正向反馈,可以进一步考虑:满意度较高的命题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表现?进一步提升表现的ROI是否下降,如何平衡效能?无需进一步提升表现的命题是否有时间盈余分配给其他命题?
3.不满意努力型
以为着投入和很多时间但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没有掌握核心矛盾或者技巧,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技巧。其他情况是已经掌握了方法,但时间投入还不足够,需要继续投入,或是准备好了但时机尚未来到,需要进一步等候。
这部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这一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命题,则建议做一个优先排序,先解决重要的命题,而不是齐头并进。
4.不满意不努力型
落入这一区域的命题,可能是之前并没有引起自己太多的关注,于是相应的投入的时间也少。通过练习,正好也能进行全面的扫描,重新考虑哪些可能是被忽略的命题。
譬如很多人都觉得健康和家人很重要,但一忙碌起来就完全想不起要投入时间进行经营了。
自己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一句话,今天的你是过去无数点滴时间积累而成的。这个矩阵图表就好像一面镜子,明晃晃地照出自己的谎言,明明心里想着的是志气,但实际时间投入的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
总结来说,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对于一稼老师的这个线上课程还是比较满意的。如果有人问差不多的方法论,已经花几十块钱买了书,在花大几百块钱去参加一个线上训练营有意义嘛?我的答案是有。
虽然是相似的内容,但由老师再亲自解释一番,的确能够加深对于内容的体会与理解。而且人本身也是有能量的,语音比文字更有感染力,更能达到能量传递的效果。其次,线上学习有明确的任务和完成时间表,虽然并不是也无法变成强制性的,但多了一分督促,也就多了一分主动性。再加上社群提交作业的分享机制,即使自己想懒惰,看到群里勤奋的同学,也得打起精神奋力赶上。
目前开头一切良好,期待着接下来继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