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冬季的一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在户外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它们身上的长刺又把同伴刺疼了,很快就分开了。但寒冷又迫使它们再次围拢,疼痛又迫使它们再次分开。如此反复多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位置——保持一个忍受最轻微疼痛又能最大程度取暖御寒的距离。其实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不论是父母子女、情侣夫妻,还是亲朋好友,良好的交际都需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相互之间才会感到安全、舒适,良好的关系也才能持久。
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话:"你这都不跟我说,你还当不当我是朋友?""爸妈是为了你好,没有什么不能看的(说的)""我是你老婆,看你手机怎么了?"......人都是这样的,觉得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无话不说了,自然能把自己的看法和行动渗入到对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认为这是"我是关心你""我是重视你"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忽视相互之间安全距离的言行,往往是矛盾爆发的肇始。无论何时,无论再亲密关系的人,你都要这样的自觉,那就是你们关系再好,也要保持距离,给彼此一些私人空间,而不要太自我的去想限制对方的行为和思想。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但人与人之间,一旦隔得远了,关系就淡了,而靠得太近了,就如刺猬一样会伤害对方。产生美的距离,只有合适,没有最佳。不同的关系,所要保持的距离也不同。就像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一样,进攻队员运球时,每一个除员都有权拥有他所在的地面位置以及他上面的空间(圆柱体),防守队员随意进入到圆柱体中,就是侵人犯规。有专家指出,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不远不近,恰到好处,才是合适的距离,才能产生美。人与人相处,好似地球与太阳,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维持永久的平衡。
与伴侣相处,给予对方自由和尊重。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再亲密无间、相濡以沫的情侣夫妻也得给彼此留点空间,就跟木地板似的,铺装的时候,伸缩缝必须留出来,咬合太紧,就容易起包。恋爱中的情侣都是甜蜜的,恨不能一天24小时黏在一起,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时间长了,膩歪了蜜糖也可能变成砒霜。可结婚成立家庭后,肩上就多了一分责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琐碎事务一件又一件,都希望对方多出点力帮衬一下,对对方的家庭外时间和行为就会格外关注一些,有时盘问活动轨迹、翻看手机等等,会使对方不快,引起争执。和你共度一生的伴侣,是比父母还亲密的人,但他(她)不会像父母那样无条件地包容你,因此一定要给对方适度的自由和尊重。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和失败的地方,他同时也隐藏着甜蜜的爱"。夫妻之间关系就像放风筝,风筝线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感情深就敢把风筝放得高、放得远,如果把线攥得过紧,就不可能把风筝放得远、放得高。夫妻虽说在一起过日子,互相忠诚是重要的,但总是要给对方留一点私人空间,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才能保持感情鲜嫩久远,距离过近反而会使双方感到窒息。
父母子女之间,父母要学会放手,子女要心怀感恩。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作为父母,孩子喜乐平安就是最大的欣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涉及如何做人的教育。现在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苦,从小是饭来张嘴、衣来伸手,大事小情包办代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唯恐孩子吃了苦受了委屈,输了起跑线,缺少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孩子成年后极有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巨婴、不知感恩的白眼狼或不知进取的啃老族。股神巴菲特说过:"苍天不养闲人。父母能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生存下去的能力"。周国平曾说:"孩子只是暂时寄养在父母这里,送行的一天必然来临,你会惦念,但不能同行。孩子必将自己走上人生之路,你可祝福,但无法支配"。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孩子小时侯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即便失败也没有坏处,切忌以爱孩子的名义把孩子养成了温室的花朵,什么时候什么事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偷看孩子日记、检查孩子手机,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长。在孩子读书、就业以及婚恋家庭上,要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给他们自己设计自己生活的权利,子女成年后,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否则易使双方关系爆发矛盾冲突,让双方都不快乐幸福。
朋友之间,切忌无所顾忌、索求无度。人生匆匆,真诚的朋友难找,真正的知己难交。真正的朋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真正的朋友,无需巴结,不用客气,到你家中可以自己到冰箱里找饮料喝,伤心的时候大哭一场,不怕狼狈;高兴的时候欢聚在一起,喝酒干杯,可以吃喝玩乐,可以说笑打闹,不用担心疏远。但并不是说好朋友在一起毫无顾忌,可以为所欲为,切忌索求无度,毫无界止。朋友之间,并不是利益之交,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不要仗着朋友对你好就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好的朋友关系都是要好好维护精心经营的,再好的关系再深的情谊消费一次就少一次,朋友之间一定要牢记无所求,谨慎该有的分寸感,这样,友情才能久而弥坚、淡而久远。
社会交往之间,要有公德心,增强自己的素质和修养。社会活动家给人们推荐了人际交往时的物理距离:亲密关系15厘米内,个人距离46-76厘米,社交距离120-210厘米,公众距离370-760厘米,过近的物理距离会让人紧张不安、产生焦虑。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人挤人是客观的,人们的容忍度高一些,但驾驶车辆跟车、超车、会车,两车距离过近则易发生交通事故;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浅言深,言行过界则易引发冲突或破坏和谐关系。我们要强化公德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升个人修养素质,保持良好的、舒服的社交距离。有些话只能自己对自己说,有些事只能自己承担自己扛。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说和不想说的事情,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做的事,也有不可触及的敏感点雷区,因此,社会交往中,不问不该问的话,不做触及对方底线的事,理解关心对方的同时,也要学会像一个陌生人一样礼貌得体。比如别人给你看手机里的照片,请不要顺手左右划着看,别人的东西不要顺便乱动,想用先征询一下别人的意见,如果借给你定要好好爱惜。狭路行人,让一步为高;酒至酣处,留三分最妙。一个哲人说过,任何人无权评论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喜好,这与他人无关,保留自己的爱好,并和这个爱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都是各自的事情,旁人非要说三道四,倒显得多了。然而,我们总是太喜欢先入为主了,太喜欢用自己的偏见去揣测、衡量别人,但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别人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心中有怎样的痛处。因此,不管自己的话有多大分量,不要信口而言。
保持适当距离,让每一个人感到舒适、安全,才能营造良好关系和美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