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我开始重新琢磨写作这项工作。
- 种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或者就是现在。
- 现在和写有关的动作基本都是在微信的碎片化输入、工作邮件,而之所以不能称之为“写作”,我觉得还是“创作”的匮乏,和系统主题的脉络。
- 写作是一个人学识、心力和巧思的凝结。
- 上学时写的作文课、大学时写的MSN Space,再后来写的一些微博,现在写作以及精进写作能力的动力肯定不同从前。写作不在是目的,而是工具,思维得以叙述和提炼的工具。
- 就像每天都要和人说话一样,我要锤炼写作这一训练,当作与自己的对话,和对世界的对话。
- 以下对于写作的整体打量的思考是以前没有明确思考的,现在想法如下:
我写作的目标是什么?
成为商业领域的一个有深度洞察、有系统方法论、有影响力的写作者。
有深度:代表了解行业的脉络和网络关系;
有系统方法论:是在熟知学科理论后自己有的创新重新演绎。
谁是我的读者受众?
行业从业者的中高管、创业创新者。
关注行业:
消费行业 - 一个强品牌的行业,颗粒度是人是心理学
专业主线:品牌营销
我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可以学习连岳的平常风格。传递好观念。传递常识。建立在经典理论基础上的演绎和日常推广。
我的价值主张是什么?底层的一些价值观是怎样的?
- 求真,热烈深情的积极建造。
我有的写作禀赋是什么?
- 广告创意 对创意、文字有一定的敏感度
- 我喜欢歌词,喜欢一种感性的、诗句般的、热烈的文字。
我有哪些基础工作需要从头做起?
- 相关行业的行业历史通识。行业/学科脉络的梳理。
- 每天坚持写作,300字起。从读后感的整理开始。
- 每天琢磨一首歌词,五月天的、李宗盛的、林夕、黄伟文、方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