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来一壶上等的好酒,切三斤熟牛肉!”
话说古代的大侠们行走江湖,武功再高,也得先把肚皮吃饱。于是乎,酒和牛肉,几乎成了大侠的点菜标配,动辄三斤五斤的吃,不然哪有力气闯荡江湖咧。
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就走。待来到梁山泊下的酒家,张口又是“先切两斤熟牛肉来”。
武松在三碗不过岗的景阳冈,吃下十五碗酒,四斤熟牛肉,所以打虎可不是只凭着酒劲,那四斤牛肉也有很大功劳的。
大侠乔峰更不得了,每每寻得酒家,都是十斤白酒、两斤牛肉、一只肥鸡。据说,乔峰在金庸笔下的侠客中,不仅功夫了得,酒量更是排在首位。
所谓食不厌精,大侠们有吃的豪放的,当然也有品的精细的,比如,女侠黄蓉。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点的菜可不是一般店家都做的出的,比如她初见郭靖时,郭靖请她吃饭,她是这样点菜的:
“喂伙计,先来四干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干果四样是荔枝、桂圆、蒸枣、银杏。鲜果你拣时新的。咸酸要砌香樱桃和姜丝梅儿,不知这儿买不买到?蜜饯吗?就是玫瑰金橘、香药葡萄、糖霜桃条、梨肉好郎君。”
这还是饭前小吃。好了,主菜来了:
“下酒菜这里没有新鲜鱼虾,嗯,就来八个马马虎虎的酒菜吧……八个酒菜是花炊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
好吧,这是黄蓉嘴里马马虎虎的下酒菜。
黄蓉不仅会吃,还会做,也正是她亲手做的各式小菜,哄的洪七公教了郭靖降龙十八掌。看看她都做了些什么:
引来洪七公出场的经典叫花鸡;
五种不同的肉类做成的“玉笛谁家听落梅”;
清汤中浮着十数枚樱桃的“好逑汤”;
不吃火腿只吃豆腐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还有各种锅贴、烧卖、蒸饺、水饺、炒饭、汤饭、年糕、花卷、米粉、豆丝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好看好听又好吃。
果真一个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武功绝妙、古灵精怪的俏黄蓉!
书中、剧中的侠客们,或吃的豪放,或吃的讲究。回到平常百姓的餐桌上,一壶小酒对面,更多的是谈资,是趣味。
或许最经典的便是牛肉,传承数百上千年,早已成为杯中物的绝配。
花生米也不错,油炸、盐焗、水煮各种风味,小小一碟便能对付一顿小酒。再配上盐水毛豆、拍黄瓜,简单上桌,就是很好的下酒小菜了。还有用油盐翻炒过的黄豆、兰花豆、茴香豆,又香又硬,嚼上一粒嘎嘣脆。
到了夏天,冰镇啤酒和花式烤串,更是让闷热的夏夜舒爽无比。
在冬天,尤其是大雪纷飞的时候,用一个小炉,温一壶黄酒,也有喜欢加一些姜丝的,这样一口下去,暖胃暖心,更是美妙。
所以说,中式的喝酒,是最不挑配菜的,无论是高档酒店的饕餮大餐,还是街边排挡的卤煮小吃,白酒、黄酒、啤酒都可以轮番上阵,痛快就好。像葡萄酒那么多规矩,既无法豪饮,又挑菜品的,反而少了很多趣味。
酒桌虽小,而酒中天长。古人的牢骚和抱负,化成了微醺后的诗词咏叹,成就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诗仙。今人意犹未尽的话匣子,无法言说的若干情怀,只需一句“都在杯中”,大家也都懂。
有句话叫做,你有故事我有酒。所以只要感觉到了,感觉对了,温一壶月光、讲一个故事,都能下酒。
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将成为以后的一道下酒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