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拉塞尔·H·康威尔。前半部分通过故事讲述关于有钱人与穷人的区别,后半部分是列举了名人事迹。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
一、想到,做到
书中一个故事:
主人公张大中的母亲本是一个富家女,因为文革时期粘贴明主与自由的字报,被定为反革命,在文革平反之后,政府补偿了7000元,刚好兄弟姐妹七人,每人1000元。
看着用母亲命换来的1000元,他陷入了沉思中——这笔钱要用来干什么?
按照我们一贯的想法或是做法,一般都是补贴家用为主,先改善自己的生活再说。他的兄弟姐妹都把钱用去买电视机、大衣柜,和我们普通人的做差不多。而他决定留着,一定要用这笔钱干出点什么来。
机会是留着有准备的人的,凭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借助改革开放的浪潮,二十多年后,他创立的大中电器以36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国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要用这1000元干点什么出来。
是要心中有所想,总是会一步一步接近梦想。
二、价值最大化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储蓄。
前几天有一个非常火热的新闻,日本最强省钱女孩,九年的时间里,每天伙食消费折合大约10元人民币:买菜也是找打折力度大的商店,九年间没有买任何新东西,所有的衣服、鞋子都是低价淘来的,头发留长剪去换钱等等。用省下的钱买了三套房,并且开了自己最喜欢的猫咖。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老人在二十多年前存了银行2000元,二十年多后,利息只领了几百块钱。
同样是存款储蓄,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却让手中的钱变得一文不值。
看过名人的事迹会发现,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方法,并不断去践行,使之效益最大化。
而我们普通人省钱是为了做什么呢?
手机用得有点旧了,是时候换一下了。
同事A用的面膜是什么牌子的,皮肤好好的,我也要买来试试。
听说隔离老王股票亏光了老本,这个东西碰不得,还是存银行安全。
虽然同样是存钱存蓄,然而我们的钱全部都是自己消费,而有钱人却懂得在用钱生钱。
所以,成功不在于是否有想过,而在于是否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