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了一本《异类》,里面首次提到了“一万小时定律”这一概念。大致意思是说不论你是零基础还是怎么只要一直练习不断练习一万小时,你就能在这个领域里面成为高手。此书一出瞬间风靡了互联网,特别是“一万小时定律”你现在随便问一个人估计他都知道。但我想说的观点与之恰恰与之相反。你在这个领域成为高手用不着一万个小时,而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此话怎讲?心理学把大脑分为三个领域:1.舒适区 2.学习区 3.恐慌区。第一个领域是你大脑都知道的,也就是你在那个领域里过的很舒适,所有的问题你都明白。第二个领域是处于有些不知道但还有一部分都知道的,你可以用脑中已有的知识而无所谓学习新的知识。第三个领域也可以叫非舒适区,你在那个领域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还需要学习,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认识的世界一样。总结一下,第一个领域你是处于一个非常舒服的一种状态,因为什么事情你都知道。第二个领域属于什么事都半知半解的。而第三个领域出于什么都不知道,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去学的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
由此得出,学习是一个痛苦且终生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寻找我们脑中的第三领域。你有没有一种感觉,为什么自己明明干了这么多事做了这么多努力却还是不及别人干的比自己少的人优秀?其实这就可以解释了,因为你不断的在重复许多相同的事,而别人很有可能在重复许多不同的事。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一件做了很多次的事情做了许多遍,比如做同一件PPT,不断的接触同一种类型的客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怪不得别人好运,只是你不断的再重复一件自己已经会了的一件事,这种重复只不过是在加深你的记忆。
菲尔普斯在训练的时候教练非常喜欢“找茬”,他会经常在菲尔普斯训练的时候给他至少一些意外。比如游泳的时候出现意外开始抽水了怎么办,游泳的时候出现许多意外状况等等许许多多奇怪的问题。以至于菲尔普斯遇见意外都没有任何表情甚至还期待出现意外。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也就刚好出现了一次意外,他在几乎是盲游的情况下得到了一块金牌。重复会让你对这个行业非常熟练,让你形成肌肉记忆。比如说一个拳击手,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没有形成肌肉记忆,所以每打一场比赛只能在脑中想象应该怎么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并加以实施,但这样就不流畅。随着练习得多了以后就形成肌肉记忆自然每场比赛就更得心应手了,至少看着很流畅。
有很多人糊涂了,为什么我在之前反对重复练习而在上一个自然段反而支持了呢?这就要讲到学习的两种形态了。
第一种是套路。不管是任何事都是有套路或者说是窍门的。像如何做出又好吃又不麻烦的菜、如何短时间最大程度的健身等等之类的有很多。比如说写书吧,怎样写书才能引来流量呢?这就有一个小窍门,比如现在很多文章的标题后面会打一个括号(不转不是中国人)、(深度好文)之类的,这样读者一看就会有点进去的想法。套路本身是简化学习。
第二种是概念。李笑来说过他初中的时候不怎么听课但是成绩很好,是因为他母亲给他说过教材里面是有概念的,一本书里面就十几个概念其他的公式记不记住都不重要。从此李笑来每次开学的时候就把书里面所讲的概念给搞清楚,这就是他上课时三心二意还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知道了这上面这两个以后还要加上许许多多次重复。比如说一个要成为一位钢琴家的话家必须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弹钢琴。再比如说要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就必须要反反复复的写书练习自己的文笔。光重复还不行,必须要往上面我们说的第三领域前行,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让自己痛苦,这也是我不赞成无效率重复的原因。
如果你要成为一个职业游戏玩家的话,你不仅仅要玩的好应对不同的局面,还要了解这个游戏的机制,怎样买装备才能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甚至有些没有公布出来的数据,也要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这才能成为一名职业玩家。
“一万小时定律”固然很正确,但是我要给予补充。要想高效率学习的话就不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无效率的反复这一件事情,而是要不断的挑战自己往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前进,千万不能掉进了“舒适区”的陷阱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