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得到专栏,古典—超级个体
区分一二三手知识,找到知识源头21-2
一个概念:知识源头
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知识源头,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这里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当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现在我们获取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四手信息,因为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获得一手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认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个例子: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1978年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得主赫伯特.西蒙,在1973年时与合作者威廉蔡斯共同发布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1976年埃里克森基于西蒙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象棋大师的研究,并且和他合作发表论文。1993年,埃里克森与另外两位同事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中文名称:《刻意练习在获得专业表现中的作用》,这个是一手知识。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2016年,论文作者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出了本书:《刻意练习》,并在书中强调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保证一个人成为大师,,刻意练习与天赋、练习方式高度相关,低水平的勤奋多少小时都没戏。这些书或者演讲,算是二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有个叫格拉德威尔的人读了埃里克森1993年的论文,全书没有提“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知识抓取出来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写成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一时风靡全球,在文中,他充满激情的表达:“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高人一等,而是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人和人都能从非凡变成超凡。”这是三手信息。
四手信息:为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有无数公众号、人生导师、各种培训师和励志作者,开始基于自己的经验解读“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你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然后推销自己的方式:成长之旅、一万小时的诀窍、一万小时的工具和方法,以及感人的故事,这是第4手信息。
现在你检索一下,你各自在一二三四手信息里花费了多少时间?
其实如果你能有英语四级水平,配合谷歌翻译,基本1小时就能读完那篇1手信息的论文。4小时读完《刻意练习》或者《异类》这类2手信息,不过后者含金量更少,但阅读奖励更高。大多数人会被忽悠进入第4手信息流,搞不好还真的盲目去实践,花去了100小时。
以上这就是认知效率的差距,所以一定要站在知识的源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
一手知识是一些正在被研究、思考和验证的新鲜的思考,可能在这些研究者的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后续加工,但是新鲜热辣。另外一些思考被系统表现出来,就成为了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二手知识是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的资料,比如维基百科、一些讲述底层逻辑的书如《国富论》;还有一些比较中性的行业调查报告;还有系统整理后的个行业的优质教材和认证培训。
三手知识是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得文字,但是因为需要被很低的认知资源理解,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同时也会加入一些不精确的概念。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太多个人故事(我是如何一个小时挣到200万的?)或者是情绪因素(看懂这个才是中国人)。讲一个观点,但是要灌溉无数的浓烈的鸡汤。
三四手知识没有错,但是你要有追求。毫无疑问,获得一手知识对提高认知效率、节省时间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技术:如何进入知识的源头?
1、能辨别和找到知识源头
2、跟随知识源头的人
3、成为知识的源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顾:
什么是知识的源头?为什么说找到知识的源头那么重要?
这篇文章属于第几手知识?如何辨析一二三四手知识?
有哪些方式让我们接近知识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