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还是那片让人不由静谧的绿。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是青春时代的高三,老师组织着全班一起观赏,太多细节已经遗忘,却只记得这片绿。绿的沁人心魄,绿的让人屏住呼吸,也绿的让人心痛。
山色青葱,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清澈快乐深情的少年接了父亲的班,当了一名穿梭于大山间的邮递员。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后仍是不放心,带上忠实的老狗决定再陪儿子走这一遭。由此展开了一段探寻未曾深知的父子情以及传承之路。
雨是无声的,风也在沉默;手是粗糙的,脚也是疲惫的;路是古老的,而你是年轻的;我是安静的,你,也是安静的。
一路的无言,年轻气盛的儿子背着重重的邮包走的飞快,父亲持着一根木杖稳健的紧随其后,上那青石板街,父亲抬头看着儿子背影,嘴角露出隐隐的笑意。走了半晌,一路沉默的彼此却默契的关心对方“累不累”,快乐的儿子羞涩一笑,却只见父亲略显尴尬的别过头去,呵,你老了,我长大了,什么也没变,我们还是那般疏离啊。
这条路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没有什么波澜壮阔,一老一少一条狗,一前一后一脚一印,就像一卷老旧的羊皮纸慢慢展开,从最边缘处细细的展开,平平的在那座绿色的大山里延伸着,直到最后全部现于眼前,那座拱桥,那个门槛,那田间阡陌,这些所体现出的质朴和温情原来不经意间就撩动了你的心弦。
一路走进了村,却并没有少年预期的那般引来轰动,还没来得及失望,男女老少却齐齐来送别退休的父亲,原来,还是会有人记得的,虽然乡亲们不说什么,只是温和地笑着。不免想到这就是千百年来国人独有的深沉,对你的爱是含蓄的,我心中有你但我不会告诉你,你不得不离去你不知道我会多想你。只是,父亲没有回头。他知道,这条路是他走的最后一次了,他明白乡亲们的衷心,也苦于自己的无奈,所以只能选择沉默着。
转身来到五婆门前。瘦小的五婆将信珍宝似的在手里抚摸,空洞的眼神里溢出的却是无尽的期待和幸福。是啊,正如旁白说的,那些漂泊在外的人,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顾不上想家,所以牵肠挂肚的反而是那些留在家里的亲人。如今的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独自求学在外,从此故乡只见冬夏,再无春秋。这般滋味,也只能身在其中才能深有感受啊!
美丽的山野间从来不缺少爱情的存在。当年父亲因为救了母亲村中的牛,全村人都在看着那唯一一头耕地牛,父亲眼里却只有在雨中美的动人的母亲,一段佳缘自然的就像风能吹起那纸飞机。“我儿子,今年24了”“爸,你别说了,怪不好意思的。”就这样,美丽的侗族女子和少年就正式认识了。没有刻意的寻找话题,在篝火晚会上两个年轻的人笑着,挽着手,跳着舞,父亲想起年轻时迎娶妻子时的美好时光,喝着大山间最热烈的酒,怀抱着也少年时的幸福沉沉睡去。
次日父亲已经能很自如的询问儿子是不是喜欢她,儿子却平静地说“妈妈说,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在鞋子里,舒服。我不愿意她像妈妈一样,这辈子都在等候,这辈子都在想家。”父亲听罢,半晌无言。这份爱情,美好晶莹的像块水晶,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愿让你受伤害;因为我爱你,所所以不愿让你一辈子只孤独的等我;因为我爱你,所以只想让你在属于你的“鞋子里”舒服的开心的过完这一生。
犹记从前父亲一人在大山间送信,因家中有着妻儿有着期待,故每次为了省下八里的山路而去趟那冰凉的河水,年月一久而因此落下了病根。而这次,有儿子在,父亲可以享受一次了。背着父亲趟河,却似趟过了父亲的一生。父亲伏在儿子坚实的肩膀上,想起幼时儿子坐在他肩头逛集市的往事,百感交集,潸然泪下。他们说,儿子能背的动父亲,那就是真的长大了。是啊,儿子长大了,自己却错过了儿子许多成长中的往事,不知儿子何时脖颈上受了伤留了疤痕,也不知道他是何时也开始抽烟了。河在身后,山在眼前,父亲的一生,儿子的一生,几滴泪,一切尽在不言中,大抵爱到深处就是眼中饱含泪水吧。
而在整部剧中,让我由为感动的是在大风口爬坡,原来父亲已经在这里跌过一次了,乡亲们说不能再让父亲跌一次了,更不能让少年也跌一次。而平时略显木讷的父亲却不断嘱咐转娃以后不必如此在这大风天里等着,还说了句,太不好意思了。是啊,善良的人心中永远怀着歉意,跳出大山这个环境背景,在如今这个日益纷杂的社会里,可能善良属于弱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善良更是一种姿态,只是这种姿态,可能有时候会让人失落,但更多的还是让人温暖,也让人返璞归真。所以,父亲站在山顶上对儿子说,山里人是神仙的后辈,起码在这里,心灵比腿脚舒服自在。
山恒存,人仍行,老狗也还是那般有灵性。天还没大亮,儿子又背着重重的邮包,踏出家门,老二跟了上去,又折回来,儿子停住喊了几句,老二不应,儿子转身,头也不回,似赌气又似倔强地出发了。父亲摸着老二的头,看着儿子的背影渐渐消失,不禁让人以为这条路以后只少年一人从年少走至年老,却在那片刻间,父亲却猛地推出老二,老二心中便知晓,今后有生之年,自己将陪着小主人再将着青山绿水踏遍,一遍一遍,直到老去,直到死去。
这部电影到此画下一个充着雾霭和炊烟的句号,让我感慨颇多,有很多电影,视觉冲击营造的刺激感让人血脉喷张,看完一遍,便觉得饱了。而这一部,初看可能会觉得平淡,两代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波澜,甚至有些乏味,看完细细回味,却觉那其中的小涟漪原来还在不断让你思考,让你再去静下心来给自己放个假,来一次心灵的洗礼。
邮路就是邮路,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功利主义的追求和想法,只是一份不为什么的坚持。原来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匠人精神”啊,想起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一位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的邮递员。那里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不通公路,不通电话,马驼人送的马班邮路是当地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惟一途径。王顺友24年的孤独邮路,与电影主人公的一生何等相似,唯一不变的都是邮路上那不停的脚步和坚持。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父子情无疑是主旨之一,还有呢?那一份大山里的传承也让人深思。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再动笔写一封代表思念和祝福的信遥寄远方?有多久没有走出电子产品的牢笼去享受一次大自然的明媚生机?又有多久没有真正意义上找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信仰并愿意为此去坚持去实现?我想问每一个人,我也更在问自己。这一抹湘西的绿,足以使我们双眸明亮,去寻找以上所有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