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这个宇宙的中心,你不是地球的中心,甚至你都不是你身边这群人的中心,当你意识到你没有那么特别的时候,你才能做得特别。——傅盛
今天是学习的年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口号。
今天听了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课程—《认知升级之第一原理性》,在课程中提到:“研究证明,人类95%的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自发式反应,而另外5%的所谓理性行为,也往往是既定思维决定的自发式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看似理性的行为,几乎都是刻板的自发式行为。
我们以为是“我”在学习和决策,其实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叫"心智模型"在主导人生。
决定你能力层次的,并不是你的知识量多少,而是你的心智模型高低。
芒格说: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オ能成为高手"。
现在我们常常都在晒读书,晒课程,但是时间久了,也许有的小伙伴会有一个感觉“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个世界上只有0.01%的人能够成为厉害的人,而99.99%都不太厉害。決定性的差别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学习背后的道理,你是否拥有更高级的思维模式。
在学习时总会提到10000小时定律:它认为一万小时的练习能让平凡人変成大师。我也曾经深信这个道理,但我看书早超过了一万小时,为什么还不是大师呢?
《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万小时定律”有着巨大的缺陷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并不必然导向成功,甚至能把你练废。”
低水平的重复练习确实能带来熟练的技能,但同日会让人沉湎于技能带来的自满中,不再进步,不再思考,甚至变得麻木。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但一旦技能“熟"到不用想京就"T巧”的份上,也许你在这个领域的水平也就戛然而止了。研究表明,一日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使再多练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却没有什么卵用?那是因为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习的是该技能背后单的模式,而不是有手无心,将一件事情重复做,却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