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应该有看过“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这个表情包或者听过这个梗吧。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网络用语,结果等我看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才发现原来是天晴说哒。天晴真的一语惊人哈哈哈哈哈哈。
年轻人 我由于“忙碌”差一点就跟不上大家的步伐了。
/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 2019年播出的一部电视剧,豆瓣评分9.4 四星半,播出的那段时间我没有空余时间看,因为现在就读新闻学专业,所以想多了解新闻世界,就在网络上找了一些与新闻相关的影视剧,突然就想起这部剧,我就先把它看完啦。
我很喜欢这部剧的题材,喜欢剧里的某些台词,喜欢里面的案例,喜欢看完后的深思…
//
其实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没多大感觉,但是越到后面这剧就越吸引人,简直不要太好看。
现实题材、严肃话题、法律道德拉扯、人性的亲密疏离、善恶的争辩、新闻理想的偏离…在剧中一一体现,发生同一件事 剧中从不同人物角度看,有社会群众、当事人、被害人、律师、新闻媒体工作者、医生等等,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每个人那时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可能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会把我们自己带入到某一个角色里面去,去思考:假如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会怎样处理。
///
这是一种很少见的电视题材,它抓住了当代人的需求、审美、价值观。随着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在快时代里,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接收渠道也越来越广,这类电视刚刚好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某些现状,并且这类题材的影视少之又少,很少有人拍这类影视,所以受欢迎程度较高,内容也确实好看。
《我们与恶的距离》的某些片段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例如精神病患者就活该被世人所唾弃吗?他们就不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吗?又例如新闻报道的时候我们应该是要遵循原则挖掘真相,还是只是把一些表面的新闻播出来,其他一些关键的但人们不喜欢看就不播了呢?
它每一集都给观看者抛出一些值得深思、反映现实的问题,所以这剧评分高,好评多也是应该的。
国内的电视剧千篇一律,基本上大多数电视剧都是爱情片,观看者看太多同一类的影视会开始审美疲劳,偶尔出现不一样题材的影视反而会让观看者眼前一亮,毕竟在遇到新的事物总会觉得很新鲜,况且是特别的新鲜事物,影视大概也不过如此,对得上观众的口味、影片高品质,观众就会喜欢。(不过有些时候,那些甜甜的恋爱剧我也很喜欢哈哈哈哈哈哈)
/ / / /
看这部剧时,我们会认真思考我们与恶的距离,社会网络发达、键盘手、人人都是自媒体、舆论自由等等,这些都是好的吗?
有时候社会新闻真相可能会是出于我们的一些舆论压力下而有后续。
如果关注微博的话,会发现现在有很多时候都是在“微博办案”,例如厦门女童被害案、杭州杀妻案、江歌事件等等,但“微博办案”真的可行吗?
又例如2020年5月底微博一热搜#广州一小学体罚哮喘儿童至吐血抢救#,刚开始这个事情还没求证前,一堆网友在原博评论、艾特警方、买热搜等等,原博博取网友眼球、同情,而且有些大V博主在这事件还没求证是否具有真实性,就转发了,过后警方求证调查后通报辟谣,原来网络也并不是所有都可信的。
在我们的世界里,舆论太过自由会导致我们的判断有所差异,甚至产生错误判断。
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会发现有些时候,我们的一些舆论、恶意舆论会给别人的生活、身体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如果对方受不了这舆论压力,生病了 可能会了结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人们的恶意舆论减少了,反而会开始对那个人产生好感?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呢?如果说 我们刚开始就善意一点,这个社会会不会变得更好,那我们与恶的距离会不会就不那么近了?那么爱也就不会消失了,对吧?
好人永远是好人吗?坏人就天生是坏人吗?善与恶的距离,就在一念之间。
希望众生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