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被建构成了一种“无需讨论”的默认状态。这种建构的结果是,社会主流认为,作为一个女性,做一个好妈妈是不存在“选择”的事,是女性身份天然具备、生而有之的重要方面。
在综合外在条件与自身需要后,会有一部分母亲选择成为全职妈妈。但在做全职妈妈的道路上,需要面对诸多完全不亚于工作的高压挑战。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向:
一、自我调节与认同
暂且抛开成为母亲带来的身心巨变不谈,大多数人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就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对曾经叱咤职场的女性来说,确实需要一定的调整与过度。同时,为家庭和孩子付出,留给自己的时间精力必然减少。原有的个人成长、休闲计划可能随时被孩子的意外状况打破。将照顾家庭和孩子作为辛苦的付出还是一种生活状态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二、平衡各方关系
丈夫起初还会对全职妈妈的付出心存爱意和感激,但很快就会验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正确性。虽然做家务和教育孩子都是一种长期生产力,但作为没有稳定收入的妈妈们,与丈夫关系不对等的可能性很高。于是妻子每日愧疚难当、唯唯诺诺,丈夫盛气凌人、责备不休,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孩子,究竟是高质量的有效陪伴更重要,还是饮食起居关怀备至更重要?长期来看,这二者是很难兼得的。高质量的有效陪伴不单单是陪着孩子做游戏、讲故事这么简单。思想启蒙谁来做?素质教育谁来做?学习指导谁来做?指望其自学成才,无疑是一场无法预料输赢的赌。
老友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有参考价值。做全职妈妈初期,心存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总是为自己能够随时给孩子以支持和建议而骄傲,双方的交流也是坦诚、开放而真实的——直到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开始想要建立关系的边界,就会使双方都感受到威胁。这时,由于已经在孩子的生活中陷得太深,往往很难抽身。后来,连孩子都学着丈夫的样子指责自己。更不用说指导孩子学习,更是分身乏术。
她现在虽然在家带孩子,可也找了份兼职,有点零花钱。包办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学习指导就交给了学校和辅导机构。自然在找辅导班上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 明确提升方向
在为孩子安排业余时间前,先要考虑一下孩子近期哪些方面需要提升。是培优还是补差?再根据需要提升的技能寻找合适的课程。不要盲目跟风,徒增孩子的压力。
2、看准学校资质
审核辅导学校的办学资质,主要就是看教育机构的办学许可证或者是营业执照是否齐全。杜绝无证小机构。
3、了解师资情况
有些学校或辅导机构会打着名师辅导的旗号来招生,可真正给孩子上课的却有可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或者是从普通学校毕业的老师。
4、考虑距离问题
距离太远,无疑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并且增加孩子的疲倦程度,听课及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选择在线课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条件允许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还是要根据孩子及家庭自身条件斟酌考虑,不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