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去上海度了一个周末。
爱人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讲学半日,有一天的时间小游了一下上海。
上海虽不是常来,却也来过几次,印象较深的是2010年在中国首次举办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因为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全国人民聚拥上海,都想不出国门一览世界各地精彩风景。
我也怀着空前的热情加入了人山人海的潮流,挥霍了大把时间排队,一睹了世博园内几个展馆,现在想想,除了中国馆红彤彤的中国结外貌以及当时大家必不错过的馆内“清明上河图”真迹外,其他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几次的上海行,多是出差,基本上是定点往来,机场到办事处,办事处到机场,多出点时间也就是到外滩、南京路走走,体会一下大上海的繁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恍如公园,胜过公园。周五夜里11点多到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二天上午一人自由自在地在学院内游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离虹桥机场很近,距离市区较远,是一处很安静,很适合办学的地方,周围还有很大一片未开垦荒地。
学院内外两样天地,学院内绿地片片、河水潺潺,树木茂盛、果实累累,院内干净整洁,建筑独特,俨然一个赏心悦目的公园,优于普通公园的是院内多了些知性元素,更为大气。
学院内的水域。说到江南,无不与水相连,水构成江南风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内有一条水域,为泾南河,河长3公里,是园内风景构成的主要部分,花草树木、公寓教学楼都环绕着河水,河水宽处,形成小湖,湖水涟漪,衬托的周围环境宁静而深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口号:“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把保护环境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块竖立在河边的“徐泾镇河长公示牌”就是践行该口号的一个最好诠释,公示牌上公示了河长姓名、河长职责、管理目标、举报监督电话、微信等等。
这样公开、透明的公示,一定会起到警示作用,是一个保护环境的有效举措。
园内水域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
得天独厚的资源。学院信息楼大门处,有一块展牌,介绍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概况。
学院成立于2000年,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校训是“不做假账”,被誉为财经界的“黄埔军校”。
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因此园内风景怡人、设施完备不俗,当不足为奇。
在园内闲逛两个多小时,来来回回走了5公里多,学院环境幽雅,没有一般学院楼宇集中,功能区划分明显的特点,基本上是每栋建筑都形成一个单独的景色区域,被绿地、树木、河流包围,出了楼门就步入风景之中。
园内花草树木繁茂、河水涟漪,一派生机盎然,但人的生机相比逊色不少,闲逛中几乎没有看到夹着书本、背着书包、行色冲冲的学子,只是在花草丛中影影绰绰显现着辛勤园丁的身影,透过图书馆明亮的窗户,未见一个学子的读书身影,不难理解,成人培训学院多为三五天的短期集中学习,不似全日制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青春学子的生机与活力。
朱家角:繁华都市外的市井水乡
大上海的繁华历史悠久、绵长,建筑高而有气势,街道宽阔而整洁,人川流而不息,灯光闪烁胜繁星。
见惯了的繁华街景已不再是人们热衷追逐的风景,如今人们更愿意徜徉在那些依稀可见城市往昔历史的小街小巷。
朱家角水乡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可记录的重要笔墨,不过是人们围水而居形成的生活居住区。
与周庄、乌镇等江南水乡相似,水道两岸商店、酒吧林立,围水而居的独特风景吸引了不少游人。
这样的水乡,无论怎样追逐现代的繁华,还是能从河岸的青石板路、古树、石头房子、摇橹的小船中感受到昔日的生活痕迹。
徜徉在水乡中,脑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往昔的生活画面,穿长袍带礼帽的老者踯躅在青石板路上,小孩们手拿一串糖葫芦,在河边、小桥上嬉笑、追逐,女人们河边淘米、洗衣,挑担子的小商贩穿流在小河两岸。
大概是受了影视剧的影响,把往昔想象成这幅画面。
闹市中的一块文化厚土:多伦路文化街
从繁华的大街走入路边的“海上旧里”牌楼,立刻感到走进了另一个时代,洋楼、青石板路、名人志士铜像、教堂、颇具特色商品的商店、艺术馆、酒吧等等。
这就是上海多伦路文化街,从标志牌坊入内到另一大门出来,蜿蜒的道路不过 500多米,但在20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是中国文化名人的居聚地,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这里因有了这些名人志士,而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人们常把生活比喻成流水,其中含有重复、枯燥、无趣之意,其实不妨时时想想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辩证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感受生活的新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