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个特别有感觉的话,是梁宁对于《孙子兵法》的解读 “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意思是说:我能不能赢了你,其实我做不了主,这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会不会输,会不会打光所有的牌,会不会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感触点,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一下。
在各类桌游里,我对卡牌游戏一直情有独钟。从初中接触游戏王漫画起到现在变成奶爸已经有很多个年头了。玩过不少类型的卡牌游戏——其中《万智牌》、《游戏王》、《炉石传说》算是玩的最多的。虽然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算不上资深,但应该够的上自称老玩家。三个游戏各有特色,《炉石传说》每回合有固定的水晶增加,阶梯感明显、注重滚雪球;《游戏王》单卡带节奏能力强,连锁多变,常常能神抽翻盘;《万智牌》有地有色有费,计算严谨,你来我往不容有失。同样是手牌在三个游戏里也是不一样的感觉,《炉石传说》是有手牌一旦被压节奏很难找回局面;《游戏王》哪怕有一张牌也能回天;《万智牌》常常有手牌也不能回天,使出来的条件不少,同样对手也是如此。虽然游戏不同,但是同样作为构筑卡牌游戏跑不了的核心思维还是围绕“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
会玩牌的人都是精于计算对手和自己将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如果对手手里没有牌,相当于对方丧失了可能性。那么再差的局面也有希望扳回。做好自己的应对,把败与不败捏在自己的手里才是好牌技。如果我们把”牌技“这样的个人因素作为一个点来看,那么支持场面应对和自己后手思考的就是”牌组“这条线。相近等级的牌组才能体现技术的差距,再好的技术拿一套烂牌、面对顶级卡组也很难显出发挥。在”牌组“这条线上构建着一个更大的面叫”环境“或者说”版本“。版本决定了卡组的导向,是要这样组牌还是那样搭配的基石。不顾版本硬要走自己的路,往往是会打的很辛苦。在版本之上则是游戏这个体。你玩的是什么游戏决定了前面一整套的点、线、面。
梁宁的产品思维特别注重对点线面体的解读。 举一个例子,有一对双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7年以后,去腾讯的年薪百万。去报社的行业沉沦,整个产业都要没有了。两人的素质或者能力差不需要有多大,两个人附着的经济体使得最后的呈现有了巨大的差异。这里并不是要否认个体的可能性,报社干得好的也能跳动其他行业去做领军人物。但如果一直在原来的行业中,所在的线面体就决定的你所能达到的上限和下限,你这个点能蹦哒多高。需要你换线才能走出不利的局面。你所处的地域和时代就是面和体。
玩游戏并不丧志,不过一味沉沦锻炼游戏中的“点”就有些过于狭隘。跳出牌桌看看真实世界中自己手里的牌,想想当前的版本,融入大游戏中做生活的游戏王,不是更有豪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