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纠结的人,酸的还是辣的?绿色还是蓝色?左边还是右边?但凡是个选择,我都会纠结很久。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情,还是无关紧要的,可是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也很多,面对那样的选择对于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是多么痛苦。
相信成年之后,大家自己为自己做决定的时候越来越多,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恰当的选择。以我为例,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会考虑超多因素,而把内心需求放在最底层的位置,往往会摒弃掉自己私心最爱的那个选项,而选择那个看似很正确很理性的选项。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么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
最近我也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回广州,离职大概也有四个月了,家里呆着总觉得没点自己的私人空间,纠结要不要回去的原因是:回广州自己租房很孤单,回广州没工作开支很大,明明说好了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怎样活之前不要轻易入职,回广州担心自己因花销太大而又急忙入职。看,还没回去,都纠结了很多去了之后才会发生的事。发现了没,我们其实忧虑的是未来不可知的某些问题,所以总会觉得麻烦问题怎么那么多,而其实麻烦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若觉得它们会发生,我们便会潜意识的让这些发生。这是心理学问题,但真的很有参考性,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这样子的。
之前的文章不是说我在准备考雅思出国留学吗?自从前几天晚上跟我爸透露了我的想法,在被质疑后我这几天情绪特别不稳定,焦虑到书都看不下,我担心自己英语不好怎么留下找工作,我担心全部积蓄用了留学真的不给自己留些余地好吗?留学专业自己真的热爱吗?不热爱又干嘛要读呢?我留学的目的到底是增值,还是留欧还是享受体验感呢?没错,最后一个问题现象我都没想明白。重点来讲一下这个吧。
我本科金融专业,毕业后主要做资金方向的工作,坦白点就是出纳。工作内容说实话谈不上喜爱,也没啥满足感,留学的最初目的是想增长,体验过国外的生活及性价比,还是偏向以后留在国外,欧洲留学换专业难度系数比较大,我享受读书的过程,所以如果读金融或银行相关专业,我可以读得下,但我的内心真的不是特别喜欢。几十万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值得吗?那几天我超崩溃纠结于此。直到刚刚想起这篇文章的主题,我发现自己纠结于都是一些还没发生的事情,什么值不值得,后不会后悔,只有去了才知道不是嘛!与其当前无尽痛苦的做选择,不如闭着眼睛选一条路走下去呀!
我们纠结,终究是因为对失败的恐惧。我们不能有效做出选择,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信心。为何不尝试相信自己多一点呢!也许每个选择都不会差,只要你给予它足够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