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这个东西,好像人人都知道。小时候,目标是单一的,所有人父母老师都在灌输“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好大学”的目标。然而真的等踏入社会,再没有人对你耳提面命,许多人却连自己的梦想都说不出来。
也有人,今天信誓旦旦的立下目标,明天就陷入各种电视、游戏、小说中不可自拔,进入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魔咒。
为什么没有方向
首先目标这个东西并非生而知之,人类作为一种动物,如果后天没有任何教导,存在的只有最原始生存欲望“想吃,想交配,想活下去”。
也就是说,目标是需要引导的。而引导这个动作,是需要一定阅历才能做的出来。
在最开始的二十几年里,父母和老师都在扮演这个引导者的角色。但如同上文所说,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只引导“学习成绩”这一个单一的目标。
注意这里说的是“学习成绩”,而非学习。
因为学习只是一种过程,通过学习各科的知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掌握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
然而“学习成绩”完美的把“人生目标”给替换了,于是出现了活二十几年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诡异情况。
而在大学毕业之后,面对每半年科技就更新换代一次的时代,许多父母掌握的知识以及人生阅历已经不足以引导人去做出选择。或者,已经长大成人的你对于父母的权威并没不像以往那么信服,你需要一个更据权威性以及威望的人来引导你。
于是许多人转而向许多的大V、知识型公众号寻求引导。然而这些大V和公众号,由于受众问题,只能大而泛之的说问题,并不能给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每个人的差异就更不了解。
于是更加长久的陷入无目标的情况之中。
为什么坚持不了
当你信誓旦旦说要减肥,然后你辛辛苦苦跑上几公里,体重却没有下降分毫,唯有朋友圈那稀少的点赞数能带给你一丝的满足感。
相比之下,躺在床上掏出手机看电视剧,这种基本不需要付出却能带来充足的快感的活动,显然“性价比”要高的可怕。
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
当一项活动,无法给你精神上足够的满足感,也无法给你经济上的回报,还要你付出许多。或许你能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坚持个几天,但是长期的进行这种“低性价比”的活动,你的潜意识会让你无比的痛苦。这种痛苦就好像有十万块和一百块摆在你面前却只让你拿一百块一般。
除此之外,个人的“价值观”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举个例子,如果让你从“给你十万块,或者去哈佛进修”之中二选一,你会怎么选?
有一定认知的人都知道如果从哈佛毕业自然带来的好处是十万所不能及的;但是也有人无法忍受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痛苦,甚至根本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那么直接拿走十万对他们而言则是更现实的选择。
如上例所言,如果将人的各种行为比喻为投资,以收益线划分就能分为长线投资和短线投资。
长线投资需要前期巨大的投入,较长的时间周期,以及面临投资失败的风险,但是后期收益巨大。而短线则投资小,见效快,受益有保障。
你能否舍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去选择一条长线投资,就十分的考验个人的“价值观”了。
讨论了上述问题之后,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设立一个有效的目标
什么是有效的目标?
1、能被个人完全掌控
2、有明确的实现路径
举个例子,有人说我的目标就是“升职加薪”,但是“升职加薪”除了你本身的努力之外还牵扯到许多其他不可控的因素,而且,你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升职加薪”呢,这条水平线在哪?
相比之下,“我今年要有多少存款”是一个更加有效的目标。增加存款的方法很明确,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并且自己能掌控的余地很大,目标水平线明显,你能知道自己还差多少。
同理“我要坚持跑步三个月”比起“我要减肥十斤”是一个更有效的目标。
分段实现自我激励
上文已经提到过为什么看电视玩游戏要比减肥练字要更有吸引力,因为前者比后者提供更及时的反馈。
那么为了弥补“长期投资”的这个缺点,就需要我们人为的去制造一些反馈,也叫做自我激励。
首先,将目标分段,但注意不是平均分,而是循序渐进。以“坚持跑步三个月”为例,第一段是坚持三天,第二段是坚持八天,第三段是十五。
最开始,将分段目标设得低一点,比较容易完成,每达成一个分段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奖励,奖励根据分段目标的难易逐渐提升等级。最后的任务奖励可以是你长久以往想要的手机电脑包包之类的高价值东西。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却适当的延长“低分段目标”的时间,也就是是说你可以将第一、二、三个目标都设成三天。当然这个时间不建议过长。
这些工作是在你确定一个目标的时候就要做好的,最好能够列出一个完备的表格,方便自己进行目标进程的确认。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完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