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理财这件事,真的可大可小,大到可以用上一辈子也不能窥其一角,小到可以想透一个原理就至少能跑赢通胀。
为什么你觉得难?
因为你没有深入了解,并花时间学习,再花时间实践,再总结归纳,再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先说三件小事。
1.
今年计划去美国旅游,往年我都会找一家专业的签证公司代办,钱交完,资料交齐,等拿签证就好。
今年略有些不一样,美国签证没办法全权代办,需要自己面签,再加上有位朋友和我一起办签证。
我问到的签证价格是1800,她问到的价格是1350,这是件有意思的事情,要知道在签证这件事上,价格差异至此的,真是少见。
好奇心驱使,我问一位在新东方办留学的朋友,她一年几次美国,很有经验。
朋友说,办美国签证,准备资料,在网上填2张表,然后交面签费用,160美金,搞定。
额,这么简单?!
朋友总结,签证公司报价里多出160美金的部分是填表费用。
然后她打击我,这么简单的事,2张表你都填不了?
呀,原来觉得千难万难的事,它竟然没那么难...
我们先在主观上臆断它难,然后产生的畏难情绪继续把你推离他,再然后就真得觉得难到不行,继而真的不去干了,再继而永远也不会干了。
2.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过的理财小白同事。
嗯,小白鼠刚进股市时,真是白到可以,什么都会张口问,为什么价格有时是白的,有时是绿的,有时是红的,在哪里能查到该公司信息,总之问一些让人想拍死她的问题。
可她并不是伸手党,一个勤奋到不行的娃,公众号说开就开,手绘漫画,还会用高级的搜索方式找各种偏门的美剧,逆天的操作。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弱智的问题还要跑来浪费我时间?
这货委屈地说,理财好难的,我怕我看不懂....
我回敬她河东狮吼:搜索你会吧,打字会吧,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想问什么知道吧,弱智的事不要找我,自己查!嗯,拍拍手,搞定。
这家伙现在已经会自己找股市靠谱大V,看资讯,问高级问题了,我好欣慰。啊哈哈。
3.
3.23,上周四,20:40的样子,我回了条微信,误点进了一个群,刚好看到一条李笑来老师在“得到”的直播信息。
额,20:00开始。
然后我就点进去了,一直听到结尾...(好吧,这种无厘头的事,一听就知道是我干的)
结尾部分,李老师抄起一把吉他,说他小时候运动受伤,砸成了脑震荡,音乐神经受损,自此,唱歌跑调。可他又格外喜欢,然后一年一年的练习,现在已经可以不跑调了,秀了一把低沉性感美国乡村音乐的嗓子...
555,又被感动了。
继而我想,为什么受损的乐感,可以靠练习来拯救?还拯救成功了?!
我想起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中写的,学习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整体理论,一种是渐进理论。
整体理论的人相信学习是天赋异禀的事,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天生好就好,天生不好就好不了。相信这种理论的人就破罐子破摔,一直好不了,然后亲自验证了这种理论的正确性。
渐进理论的人相信学习是后天习得的,只要方法正确,持续实践,天生条件再不好,也是可以学好的。相信这种理论的人真就好好学习,认真改变,然后也亲自验证了这种理论的正确性。
维茨金本人显然是渐进理论的践行者,全美象棋冠军及全美太极拳冠军,而他自己却说,自己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拳,而是学习的艺术。
李笑来老师的例子,加上维茨金的成效,嗯,还有让我特别感动的尼克胡哲的故事,都说明了,学习与改变的关联关系(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学习=改变,只是说,存在这种可能性)。
回到理财上,你觉得你理不好财,究竟是因为什么?
或许你觉得,天生就理不好财,所以连试试的必要都没有。
或许你觉得,你试过,太难了,所以就放弃了。
或许你觉得,你试过,遇到太多坑,还不如不理。
或许你觉得,有人会啊,我听他们的就好了...
没有正确的观点,你连判断谁会都判断不准的,会错信人...
而且就算找对人,人家愿意一直当个拖拉机拖你走?
呀,这么说好像有点刻薄...
为什么你理不好财?
找一找根源问题,再试一试,长期一直试一试,然后再下结论说,我能不能理好财。
我喜欢一个可爱的说法:一个领域有10%的专家,90%的人对此一窍不通,可你如果花一点点时间,了解个七七八八,你就能优于90%的人,哈哈哈,你看,这就是通常说的,从99分到100分很难,从0分到60很简单的另一种说法。
理财,先从拿到60分做起,一起加油,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