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年人在地球的深度旅行,或平平淡淡,或惊心动魄,总会发生很多事情,有欢笑也有泪水。会认识一些人,也会告别一些人,而陪我们最久,与我们密切相关,对我们幸福影响最大的,其实只有我们身边的家人。作为一个资质并不算聪慧的人,我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认识”了我自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认识”了我老公,现在我正在努力去“认识”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儿。
我说的“认识”,就是全方位地去了解一个人,他喜欢什么,害怕什么,看到他的优点和缺点。对于自身的缺点,我可以尝试着去适度改造,这种改造要在尊重自己天然本性的基础上进行,不要过于强求,和自己拧巴。比如我的父母认为我内向不善于和人交往,其实我是不愿意和没有共同语言的人说话,思维不在一个空间,心累。我也不会给自己设定目标,非要和所有的人聊得热火朝天,有话多说两句,没话保持微笑。我的新年愿望清单也很实际:
一、不要跷二郎腿(对脊柱和膝盖不好)。
二、对老公甜言蜜语(昧着良心使劲夸)。
三、尽量不要吼女儿(控制好情绪)。
高中时候,我的铅笔盒里有一张励志纸条,上面写了“坚强、自信、奋斗的人生才是值得骄傲的”,年轻人也确实应该这样。等到结婚生子,我觉得在家里可以把“奋斗”划掉了。说实话,我也是在尝试改造老公失败之后,才学习去欣赏和接纳,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与生活达成和解。我们需要认清人性的弱点,爱不完美的自己,也爱不完美的配偶和孩子,而不是自己期望或者想象的样子。现在我最难的功课来了,认识和接纳我的孩子。
我其实一直没有好好思考过女儿是一个怎样的人,就觉得她性格还不错,开朗,友善,也有大部分孩子的毛病,比如磨蹭、拖拉。我们开始给她申请加拿大的私立学校时,申请材料中会有一些问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回答,我才开始真正去“认识”她。问题看似很普通,我们在回答时,也需要花点时间来讨论和思考。
你有哪些好的品质?
你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自我描述一下,写一下自己的梦想或者目标。
你的爱好,兴趣,喜欢参加的活动?
你喜欢哪种运动?为什么?
你觉得什么是你最特别的?
······
然后我才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们要把孩子送到国外来上学,除了环境因素,就是希望她更早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而不是教育生产线批发生产出的产品。
我们的孩子,同样有天生的优势和弱势,孩子表现好的部分,爸爸妈妈当然是喜滋滋地接纳,外人也很容易接纳。但是表现不好的部分呢?作为母亲,我的执念又来了,觉得她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岂不是自相矛盾?觉得自己可以适度改造,老公无需(力?)改造,孩子却可以大幅度改造!
所以知道理论是一回事,实际生活中又是另外一回事。我能做的,就是一边修正执念,一边让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尽量多一些欢笑和幽默,毕竟父母的保质期其实很短,距离女儿十八岁只有六年多了。
几年前我们去英国旅行时,在火车上看到旁边一家人,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帅气和蔼的爸爸陪两个大点的孩子玩iPad,优雅温柔的妈妈专心地读一本书,座位旁边的篮子里是熟睡的小宝宝,全家人就是一副安静、美好的画面,这大概就是我梦想中女儿的生活:如果一个人生活,过得充实美好;如果结婚,配偶不是妈宝。但我又不是造物主,根本无力决定她将来会过怎样的生活,也无权要求她按照我的理想去生活。我还是多关注自己的进步吧,等她不需要我们陪伴时,过好自己的生活。昨天我和女儿开玩笑说:等把你养大了,我要养一只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