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今天我想谈谈读书究竟读什么,又有何用。
今天闲来无事,去图书馆走了一遭,抱着接受知识洗礼的心态,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图书馆很大,图书很多,对于满足我求知的欲望,那是绰绰有余了。从一楼到四楼转了一圈,不知道要读什么。在二楼,拿起了一本散文《天南海北》,内容是中外比较有名的散文,看了一两篇,觉得没劲,就放下了。记得高中老师说过,等你真正喜欢读散文的时候,你读书的境界就不一般了,很显然,我还没达到那种境界。接着又翻了几本有关自己专业的书,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遍,觉得应该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才是,于是便走出了阅览室去了三楼,,其实走了好几个阅览室,也没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去了三楼,走进综合阅览室,拿起了一本曹国炳的书,书名我也忘了,总之是关于修身养性的,里面谈到了许多方面,有谈到关于智商跟情商的,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说情商在当今社会其实比智商更重要,对此我也是非常赞同。里面说了很多为人处世的原则,还是受益匪浅。不知为何,其实我似乎就喜欢读这样的书,我喜欢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喜欢卢思浩,喜欢《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这么书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却能引起我的共鸣。室友曾经问我,你怎么会喜欢这类书呢,我宁愿看小说也不看这样的书,太没意义了。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喜欢了就是喜欢了,没有为什么。其实想看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找了一下,觉得都太过功利性了,看了书名就没有想看的欲望,什么《不得不学的心理学》,感觉就没有了那种真实感。结果以一本史书结尾,从夏到民国的历史都浏览了一遍,读史使人明智,一向对历史不敏感也没多大兴趣,就是下意识觉得应该懂点历史,毕竟是学文的。
看完已经一点半,原本打算待到四五点再走也没有了待下去的欲望,肚子也有点饿了。发现自己读书似乎越来越挑剔了,图书馆的书自然多,但个人觉得太杂,有很多都只是作者的见解,缺乏可读性,我喜欢原生态的,不参杂任何修饰点缀,只是平平叙述的书,太过的冠冕堂皇,让人觉得失真。暑假来实习,租的房子没网,于是在网上买了两本书来打发时间,上了大学之后,买书的频率也高了,原本定了计划每月买一本,现在看来并没有按计划走但也是隔两个月就会买两本看看,最近买的两本一本是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和《傲慢与偏见》,看了一半左右,都还喜欢,但似乎有时也静不下心来细细品味,心太浮躁了,声称读书却不知道究竟读的是什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最近也看过不少文章说读书要实用型与文艺或者说理论型相结合,这样才有想看的欲望,才会觉得读书有用,还有就是给自己定目标在一定时间内读完就会有奖励,这样也有了动力。我读书的动力纯粹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追剧或者其他无用的事上。我一直坚持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在于她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只是想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时候而我知道大家对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在跟我仰望的人聊天时有话题可聊。对于读书究竟读什么有何用我一直存有疑虑。最近似乎总是听到读书无用的言论,最致命的回答就是“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人无用”。始终坚信每一本书都有用,只是用处的大小问题,只是因人而异的问题。对于读书究竟读什么有何用我不想深入探讨,只要明白读书不一定有用但不读一定没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业,什么都可以荒废,唯有读书不可丢弃。愿有好书单的筒子们拿出来分享,大家一起在图书的世界遨游,终有一天你会感谢或以前或现在或将来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