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非顶,远山近景

峨眉山金顶

生命浓墨重彩又大景大开,一步登了金顶,一夜见完远山、云海、松涛、日出(睡过了)、冰雪,可拿起手机拍出来的仍是细枝小景,不明不朗,不响不亮……(爱我的人一定说对自己不要总是责备)。

所以,话一转接着写:“看那一片红里藏着炙热与欲望……望穿那片红,是虔诚是真心是光明……”

峨眉山金顶

“细枝虽细,交错纵横,根根相连,直把生命力量延伸到末梢……那一点白雪不够压枝也恰好在阳光照进时星星圣光,尽显天地灵气……”

“一幅画,要复杂有不重复还可柔可刚的枝枝条条,还有朵朵白花开枝头的浪漫和配上蓝天的清心雅致……要说简单也不过黑白蓝的色与线”


“这个角度要的就是一种生命张力,流通无处安放的愤怒……”


金顶索道到雷洞坪的公路

“安心顺气之时一定是在欣赏她和欣赏她的欣赏,她的动是静,静亦是静,都是我一路颠簸的风景……”

“听树語……她不解为何要听,因为她的世界里她一秒变树,一秒变猫,一秒变空气……”

“莫名喜欢这张,越微小越宏大。现实生活中的谨小慎微与逃避躲藏却可以在拍照时体验到释放后的宽广丰厚……”

“自然中的结构,从结构里领会大开大合……”

“黑白大片中除了蓝色能让画面深邃,橙色一定可以让画面跳脱和欢呼……”

“一抬头整片白全碎了,世界被分割成碎片,其实是灵魂碎片没找全。”



“几条大线咵咵咵伸出来,结构一拉舒筋活络,骨骼强劲……”

“如有密林,必探深处……”


峨眉山金顶远望贡嘎山

再多任性,大自然包裹得住

再深怨恨,大自然接纳得下

再大困惑,大自然消除得了

回归自然,身心所向


小知

2018.2.13摄于峨眉山金顶

手机拍摄  手机处理


第18期,景光相馆1951

因为懂你,所以拍你



KK & 小知

此时,忍不住讲一个景光相馆的故事

择一事 终一生

“我没什么本事,也没什么钱,这辈子,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照相。”

这是小时候爷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也没真正领悟这话的深刻。

景光相馆始创于 1951 秋

创始人照相匠张西湘

16岁踏上照相学徒之路

23岁在成都人民公园八角亭创立了景光相馆

而后移址成都上世纪最具文化氛围的祠堂街

一座三层旧洋楼

西式木制手扶梯

两间菱形玻璃橱窗

一部三脚架方盒式相机

一部外照用的德国蔡司相机

……

透过密封门和他蒙头的布帘仍然能听到温和、启发的语声:头抬高点……看这边……

在那样的年代,外爷做了让穷人也能进相馆拍一张照片的决定:推出了几乎没有利润的“半寸”照片。这需要重新手工制作板片器,技术难度在当时没人愿意尝试。前后期工作量都增加了利润却寥寥无几,但顾客满意。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这正是传统艺人的宝贵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世俗名利裹挟之下所缺乏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


        择一事    终一生

                  匠心66年  传承3代

                  — 景光相馆195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