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高考作文就考这五类

还真不一定考这些,emm......来都来了,先看看再说嘛。万一,我是说万一,考试就考这些呢🤭


热门考向一:奋斗拼搏

【押题理由】

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零二三年新年贺词时提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

②青年人肩负时代重任,应积极鼓励。

【写作指导】

在写作此类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联系青年自身,表达青年奋斗的必要性。

【名言素材】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荀子·修身》

②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一李大钊

【事例素材】

①奋斗成就美好中国。我国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既有像毛相林一样扎根基层奋斗,带领乡亲脱贫的老共产党员,也有像黄文秀一样学成之后回乡奋斗,一心想要改变家乡面貌的青年干部。在他们的努力下,乡村修了平坦便捷的公路,通了干净的自来水......基础设施完善了,致富门路变多了,乡村环境也更好了。

②奋斗促进科技发展。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缺乏自研超级计算机的技术。为进行石油勘测,中国从美国买了超级计算机,但中国科学家要在美方监视下上机操作。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奋斗,如今,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已一跃成为全球超算领域主力军。③奋斗改变人生。《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一岁时因病导致脑瘫。长大后找工作,找一个失败一个。陆鸿埋怨过,消沉过,但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最终选择了奋斗,先是摆地摊,之后又修过自行车,开过报亭、电话亭和碟片店,后来他还开了照相馆。刚开始,一个头晃来晃去的脑瘫患者给人拍照,10个顾客里有9个都会转身离开,为了留住顾客,陆鸿苦练修图技术,练了一手绝活,后来很多人慕名来找他拍证件照。创业成功,他又开了相册工厂,吸纳残疾人就业,如今他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热门考向二:家国情怀

【押题理由】

①弘扬家国情怀符合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特点,能够帮助培养时代新人。

②家国情怀属于高考热门考向,如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以"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引导考生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未来的跨越发展之中。

【写作指导】

在援引名人事例论证时,可贯通古今,但应以当代事例为主,并注意联系自身阐述作为新时代青年也应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名言素材】

①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一司马迁

②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一陆游

③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一鲁迅

【事例素材】

①为成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沈忠芳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童年时,他的生活就笼罩在日军飞机轰炸扫射之中。高中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京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沈忠芳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使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跨入世界领先行列,他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国士无双,无数像沈忠芳这样的英雄们为中国航天事业隐姓埋名,他们是真正的大国脊梁。

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新农人"陶程宏21岁时返乡创业,一直致力于当地葡萄产业的品种推广和技术指导。2020年,他在浙江省多地建设葡萄产业项目,为当地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培养了专业化的产业化工人。2021年,他在宁夏建设的200亩高标准地温暖棚项目,为当地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他说:"接下来,我将进一步钻研先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真正实现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升级转变,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热门考向三:文化自信

【押题理由】

①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年应努力弘扬优秀文化,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写作指导】

在写作时,要点新时代青年人应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从青年人要自觉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入手,谈青年人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的具体做法,不可空谈。

【名言素材】

①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一习近平总书记

②我今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人们,文化是极其实在的东西。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一梁漱溟

【事例素材】

①吾辈青年为文化自信注入蓬勃力量。出生于1996年的黄杜飞在做着一件很"酷"的事,他正在努力复兴一种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民俗技艺一福州八家将,他希望能将这种民俗文化传承下去。他通过社交工具聚集起一批同好,并于2018年成立了福州锦麟轩八将团,团员大都是"00后"。成团至今,锦麟轩八将团已参加了十余场表演,黄杜飞和他的团队也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们正努力让更多人感受福州八家将民文化的魅力,重新拾起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热情。

②坚定文化自信,更多青年在行动。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00后"大学生郭昊拍摄于家乡安徽六安舒城县的风景视频一经发布迅速走红,一周内全网累计曝光点击量达3亿,被近百家媒体转载。郭昊高中时看了纪录片《航拍中国》后,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向往。让家乡美景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郭昊的作品"出圈"传播并非偶然,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美景本身的吸引力,唤起了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好河山的认同和热爱,壮丽河山让无数网友心潮澎湃,不断点燃着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热门考向四:人生智慧

【押题理由】

①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多关注人生智慧,为考生成长给予思想指导,如2022年新高考 I 卷介绍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引导考生思考其启示。

②青年人要善于从一些现象中汲取于自身有益的人生智慧,并以此激励自己的成长。

【写作指导】

写作此类作文时,观点要清晰明确,举例后要分析回扣观点。

【名言素材】

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一《荀子》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增广贤文》

③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一梁启超

【事例素材】

①守正以创新,创新铸卓越。面对学界的研究瓶颈,物理学家丁肇中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为物理学界注入新活力。19世纪70年代初,物理学界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多时间,耗费巨资研制了一架高分辨率的探测器。这一举动立刻遭到许多物理学权威的嘲笑和否定﹣﹣因为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然而,丁肇中正是借助这架仪器,在1974年发现了 J 粒子,这一发现轰动世界物理界。在获得成功之前,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往往显得微不足道,甚至遭人唾弃,而"创新之门"常常就在眼前,在别人"视而不见"的地方。

②世上凡有真才实学者,无一不虚怀若谷。吕岱虽身居高位,仍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并以此勉励自己。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吕岱与吴郡人徐原亲近友好,徐原慷慨且有才志,吕岱知他能成大器,便赏给他头巾、单衣,与他谈论时事,后来还举荐徐原。徐原秉性忠直,喜欢直言,吕岱有时言行有过失,他就当即劝谏,还在众人面前公开议论这些事,有人将这些情况告诉吕岱。吕岱赞叹地说:"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等到徐原去世,吕岱悲痛地说:"徐原,是我吕岱的益友,如今不幸归西,我再从何处听到责备我的过失的言语呢?"


热门考向五:哲理思辨

【押题理由】

①高考注重对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的考查。

②2022年新高考 I 卷和2021年新高考 I 卷的作文材料与命题都体现出对思辨性哲理的考查。

【写作指导】

在写作此类题目时,可多使用道理论证,可正反对比论述,以提升文章的思辨性。

【名言素材】

①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一林语堂

②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一马歇尔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陆游

【事例素材】

①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王送给惠子大葫芦的种子,惠子种下后长出了很大的葫芦,但是大葫芦用来盛水不够坚硬,用来当瓢又没有水缸能容得下,惠子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就把它砸烂了。庄子却认为,这么大的葫芦可以用来制成腰舟帮人渡水,它是有用的。同一个事物,如果你从常见的用途考虑,它可能是无用的,但如果你能跳出思维定式,它或许就是有用的。同一个事物,其实是可以在"无用"和"有用"之间转换的。

②事物是一体两面的。近年来,"金句文学"火了。"我将宇宙随身携带""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诸如此类的话语由于带着启示与警醒色彩,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当人们想要抒发命运无常的感叹时,常常会使用这类金句。这些话语分别出自葡萄牙诗人佩索阿、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但是,这一现象也被有些人认为是"不懂文学""装文艺"。一方面,金句流行时将出处、作者屏蔽,是对严肃文学的娱乐化;另一方面,读不懂高深著作,只截取只言片语未尝不是一种阅读形式。

看都看完了,点个关注再走呗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