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身体疲乏,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的时候。比如我自己,差不多每个公众假日都有一天要无偿值班,情绪落差肯定会有。如何调节呢?《落差:如何化解我们内心的失望》这本书有三个方法可帮我们修炼好心情。
1、放慢思考
我们经常艳羡那些反应快能迅速找到答案的人,但研究表明,快节奏思考更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抑郁,且答案未必正确。请看这道题:“一个球拍和一个棒球总价值1.1美元,球拍比棒球贵1美元,请问棒球多少钱?”你是否不假思索地就给出“棒球的价格为0.1美元”这样错误的答案?我也是。当我静下心来在纸上演算才得到正确的答案。
想起熟知的聪儿爷爷,他老人家著书写博,却从不参加群聊,他的理由是,怕自己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即时的解答,会误导家长。
有一位育儿专家也说过,孩子的思考像一条平静的小溪,缓慢而优雅。其实我们更应该向孩子学习,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让大脑放慢下来。具体可以像书中教的做:
比如每天闭目养神几分钟,暂时杜绝一切外界刺激,只专注自己的呼吸;看书时逐句阅读,甚至可以放慢语速读给别人听;又或者把原本15分钟的步行路程,花20分钟走完;最好每周专门抽出几个小时,让自己远离手机和电脑,远离新闻等时效性较强的信息。
2、深度想像
可以这么说,想像是健脑操。有个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外出开演奏会,在彩排时遇到钢琴出问题,却又找不到代替的,后来通过想像自己在家中练习一样,结果能在陌生的钢琴上完美演奏。
我们同样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在心情低落时,可以尝试想象自己曾经幸福的时刻,比如和恋人约会、与家人团聚、外出旅行,画面越清晰越好,最好能想到各种细节,什么颜色、气味、声音、对话、表情等等,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变得积极起来,并且享受这个时刻。
我自己有时也会写快乐清单,收集日常中一些快乐的事,又或者翻看美好的照片,在心情烦闷时拿来回忆回忆,想像想像,确实有所缓解。但仍然做得不够好,可能是想像的深度不够吧,希望多练习,可以达到越想越像,像到逼真一样。
3、连通左右
连通左右,我理解是把左右大脑连通,形成回路,使得思考更畅通。当做一件事做烦了,大脑就好像阻塞了一样,怎么都运转不起来,这时最好暂停下来,让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放松,然后再重新开始,效率会更高。
昨晚,小男生抱怨,数学题太难做,本来老师要教的,结果因为科技活动而耽误了,但老师还是叫先做题。
我表示理解,“数学题有时是挺难的,且老师又没教。”他红着两眼诉苦,“我不知道这些题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答案是什么。”我伸出手去拥抱他,“这些题先不管。你现在心情烦躁,怎么做也做不好的,去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等心情平静了,再做就容易得多。”
小男生虽有不甘,但还是走去客厅倒水喝,我播放了轻音乐,并切了半个香瓜给他。他吃着香瓜却有点担心,“都快九点了还没做完作业,我还没有洗澡。”我看看钟,又看看他,“不如你先去洗澡?洗个澡也可以放松的。”他摇头。我安慰他,“不用担心,够时间的。再休息5分钟,一到9点就继续做。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番茄工作法吗?也是建议做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这样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9点正,小男生马上去做作业,结果5分钟不用就解决了两道他之前认为很难的题。我笑问,“哇,太快了。是不是心情放松之后很容易就完成了啊?”他笑而不答。我感叹,“平静是最大的力量啊!”他俏皮睇我一眼,收拾好书包,快活洗澡去了。
长时间地做一件事,确实很容易让人沮丧、烦闷,这种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先处理情绪,而不是继续“死磕”,心情好了,做事自然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