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经常会看见那些说自己一年读了一百本书,两百本书的人表现的很厉害的样子来忽悠小年轻。
而小年轻们也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总觉得这样的人很厉害,总觉得能从他们的身上蹭到光辉经验,然后就因此交了一波智商税。
买了大佬的课,买了大佬的书,然而却发现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卵用。
为什么?
那些看起来读了好多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实质上并没有通过读书获取书本里面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是通过这种一年读一两百本书的这种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数量级的长期坚持的牛逼的行为,来吸引粉丝然后变现。
我们觉得一个人牛逼,往往会是因为认为这个人做成了一件什么事情,达成了一个什么结果,一定是有一个厉害的结果作为依据。
比如坚持跑了一年步,成功减肥30斤;坚持学习一年英语,从零到通过雅思;经常在公司加班,最后年终业绩第一等,这样的有了结果的人,我们会崇拜他们。
假如一个人如果一年到头都在加班,而最后业绩还是垫底,我们则会认为这个人又笨又蠢。
但读书这件事情却很例外,只是这么一个行为而不谈任何结果输出,我们只要听到一个人说他一年读了一两百本书我们就会变得对他们十分崇拜起来。
为什么?
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对读书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结,更因为现在的社会读书这种行为是一种稀缺行为。
书在古时候是奢侈品,一般人家是没有精力和金钱来读书的,所以古人会嗜书如命,那个时候一个人如果能读很多书,那几乎就必然和成功、牛叉等词语挂钩,再加上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我们骨子里就天然就对读书这两个字有着莫名的情结。
而到了现代,虽然图书泛滥不再稀缺,但是现代社会的娱乐活动太多了,除开小说之类的,一本静态的书,哪里会有明星娱乐八卦,游戏等其他的娱乐活动来的吸引人,所以读书这个行为就变得稀缺和特别起来。
例如之前经常看到这样的行为在鸡汤里面被大肆宣扬,说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人家在地铁上都是看书的,哪里像是我们国家这么浮躁呀,在地铁上只知道低着头玩手机。
然而实质上是,他们地铁里面没有信号,不能玩手机,所以只能用看书来打发无聊时光。
所以,光是一年读了很多书这种行为,就会莫名的让人崇拜起来了。
但这种只谈读书,不谈产出和只谈加班时长,不谈价值产出一样都是耍流氓的行为。
老板不会因为你多读了几本书和多加班了好多时长而给你多发工资,他只会为你给他创造了更多价值的这个结果来给你发工资。
而有心人却是钻了我们对读书这件事情认知上的漏洞,只以读书这种表面行为来迷糊我们,但其实他们心知肚明。改变他们的不是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这种我们怀有莫名情结和稀缺的行为。
读书确实能提升我们的认知,但它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范围内)成正相关,而并不是完全的成正相关。
更重要的是,读书这个行为对你来说只是理论知识上(或者他人经验上)给你的输入,你必须要去实践,去反馈,去修正形成一个闭环,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
不然即使我们记住了,那些我们记住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快会被遗忘的一对无用的信息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读了好多书,上了那么多牛逼哄哄的大佬的课,最终也只是觉得当场有用,而过后毫无卵用的根本原因所在。
那么怎么去读书?
有目的的去读书,知道的自己缺什么,然后再去相应的补充什么。
百战归来,再读书!
如果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去补充什么,一片混沌,怎么办?
那么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把自己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是萧牧寒,如果对你有用,那就关注,再看,赞赏等各种都走一波呗!
公众号:萧牧寒 ,帮你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