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5年2月20日8点57分,早晨来到办公室进行简单的打扫清理之后,坐在办公桌前,阅读了几段摘抄,看了这些摘抄,让我的心异常平静。
然后合上摘抄本,眼睛望着窗外,冬日暖阳已经升到半空中,他笑意盈盈地看着我,他好像能看透我的内心。很神奇,太阳真的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
我的脸有些发烫,不小心被太阳看穿了我的心思。
我的心里反复盘旋着一个词,认清自己,这四个字是在我昨天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最大的感悟。
昨天,学校工作群里发了一个通知:
此次正高级教师评聘我校可以推荐2名教师(其中一名不限专业,另外一名要求必须是思政、体音美劳等小学科)有意愿参加评聘的老师请找xxx报名。
最开始看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心里没有任何波澜,我是一名思政教师,这些年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给思政教师的各种机会特别多,例如,评聘正高级职称,思政教师和音体美劳可以单独参评,这样就免去了和语数外、物化生等强势学科的竞争。
今年局里给了学校两个名额,其中一个给了思政和音体美劳老师,我知道如果我报名,也许学校会给我报上去。
但我觉得自己实力不强,便没有把心思停留在这个事情上面。
下午刚上班不久,同事媛媛便给我发微信,问我为什么不报名?她见我没有回复,马上把电话打了过来,我的这个同事妹妹和我情同姐妹,一直很惦记我,什么事情都想着我。
我给她客观分析了一下,整个市里的情况,不要说那么初中教师了,就是高中的几个实力派教师,无论如何我是竞争不过的。
媛媛听了我的分析之后,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
这件事情似乎与我无关了,可是下午开会前,两三个同事都问我怎么不报名,我又把理由重复了一遍。
会后回到办公室,正好一个副校长在,他也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告诉他:“报了也上不去”,他说:“那就试一下呗!”这个副校长是我们大学同一届的同学,私下关系不错。
他这么说,让我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松动。等办公室只剩下我跟主任两个人时,我悄悄问了一下主任,我应不应该报名?
主任的回答很客观,我报名也许在市里参评也许还有一点点竞争力,但如果去省里参评,一定要有省级的一些证书,例如省级骨干、省级学科带头人等等,还有一些比较拿得出手的证书。
主任特别强调,省前两大城市的老师得证特别容易,他们手里的证书都是一大把一大把,他们本身就占着地域优势和教育资源。
其实主任的话语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使万一幸运的雨点砸到我头上,我在市里参评被报上去了,到省里参评,肯定会直接被拿下来。
这个时候,我本应该心如止水,但不知道心里却在蠢蠢欲动,是不是应该试一下呢?不试一下怎么会知道结果呢?
这个想法之后,我的心开始不平静了。我想着给我的同学打个电话,她在2022年已经晋了正高级职称,从她那里也许我能够找到答案。
回到家,我赶紧翻开柜子,把以前的证书和论文找出来,看了半天,我发现我拿的出手的只有三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剩下的就是一些市级的证书了。
我知道即使学校给我报上去了,在市里的评比中直接会背被拍在沙滩上。
但心里还是有小念头,给同学打个电话,再做定夺。
给同学打过去电话,她瞬间接起告诉我正在开会,一会儿给我回。
放下她的电话,我并没有做到云淡风轻,心里一直装着这个事,晚上去老妈家,脑海中也想着这个事儿,但同学一直没有给我回电。
晚上回到家,我给同学拨去了电话,她告诉我,他们学校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竞聘事宜,她竟然忘记给我打电话了。
我问了她晋正高级的一些条件,硬件必须要有:例如,必须有省级业务称号,必须有省级以上的论文和课题,必须要有大量高级别的证书。
这三个条件一个都不能少,这回我知道了自己的劣势所在,我没有第一个条件,没有省级业务称号。
于是我彻底死心,心里再也不会对这件事有任何波澜了。
这件事过去了,却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会出现反反复复的波动?
仔细分析,根源还在于我没有认清自己,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也没有认清晋正高级的艰难。
我的同学近五年来的证书竟然有26个,其中18个是省级的。还有我看过学校一把手的申报材料,各种荣誉各种证书一大摞,即便这样,在去年的申报过程中,我们一把手还是没有晋级成功。
这些例子足以证明竞争高级绝对是难上加难,只有足够优秀的、实力超强的教学精英才可能参与PK,就像我这样的小虾米,还想跟一些鱼龙竞争,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我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为的是警醒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清这个事情的本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认清自己。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但也给了我深刻的教训,把这个教训记在笔下,放到心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这件事情也告诉我,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此篇文章用时27分,写下1828字,9点51分修改完成。192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