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擎铸魂赋能 以“实”为基为民担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锚定了航向、擘画了蓝图。《规划》不仅是锻造新时代党员队伍的行动纲领,更释放出以高质量教育赋能党员、以实效化学习服务人民的鲜明信号。党员教育培训当紧扣“铸魂、创新、实干”三大关键词,在“破”与“立”中书写新时代党员教育的生动答卷。

        以“铸魂”破思想之困,立信仰之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规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要求党员在深学细悟中校准思想坐标。从“三会一课”的常态化学习到“红色课堂”的沉浸式体验,从“原著原文”的精读到“革命遗址”的寻访,教育培训的每一课都是对党性修养的锤炼。广大党员需以“学到底”的韧劲、“悟透彻”的钻劲,在理论武装中坚定“四个自信”,在历史回望中传承红色基因,真正让理想信念从“入眼入耳”转化为“入脑入心”,成为行动自觉的“指南针”。

         以“创新”破形式之旧,立活力之源。党员教育若停留在“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模式,难免陷入“上热下冷”的困境。《规划》明确提出“丰富方法载体”,为教育创新注入新动能。从“指尖课堂”的云端互动到“送学上门”的温情服务,从“微视频”的鲜活解读到“田间课堂”的实践研讨,教育形式正向着“精准滴灌”迭代升级。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是以效果为导向:针对流动党员打造“云上充电桩”,为老年党员定制“家门口的党课”,用“互动式教学”激发青年党员的参与热情。唯有打破时空限制、贴近党员需求,才能让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触达”,激活党员学习的“一池春水”。

        以“实干”破学用脱节,立为民之本。教育培训的成效,最终要落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规划》强调“分级分类”“按需施教”,正是要求教育内容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乡村振兴一线党员需要“田间技术课”,社区治理骨干亟需“矛盾调解法”,企业党员则聚焦“创新驱动术”……只有把课堂搬到基层现场、把问题化为教学案例,才能让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把“民生所盼”转化为“行动所向”。教育培训的“实”字,既要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接地气”,更要落脚于党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真本领”。当“承诺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党员教育的“含金量”便不言自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