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原词】: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

⑴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⑵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⑶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⑷夜阑:夜尽。

⑸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翻译】: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赏析】: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词的上片写夜饮醉归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传神地勾勒词人醉眼蒙眬的醉态,表现纵饮的豪兴与诗人豪放旷达的心境。末三句写的是词人到达家门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门不应,只能“倚杖听江声”。至此一句,即勾勒出一个胸襟旷达、遗世独立的君子形象,表现了词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超旷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词人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江声,从而反衬出夜深人静的现实世界,暗喻自己历尽宦海浮沉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惹人浮想联翩,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以一声慨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开篇,化用了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是词人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和感叹,这种想要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伤,既饱含哲理又直抒胸臆,是全词的枢纽。“夜阑风静縠纹平”,看似写景的寻常句子,实则亦景亦情,词人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想要脱离现实社会和追求宁静安逸,于是倚靠江边,情不自禁地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抒发了厌倦官场奔竞,希望回归自然,寄余生于江海的心愿。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有言:“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

全词不假修饰,直抒胸臆,融景、情、理于一体,风格飘逸洒脱,颇能体现东坡词的艺术特色。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

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新法,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苏轼虽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苏轼认为“欲速则不达“,建议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进人太税,进言太广“。由于这些意见和建议遭到变法派的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通判杭州,以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

在他为官之处,注意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作品留存至今约四千余篇。

他的重大贡献在于和欧阳修一起建树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等。

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但凡提及...
    AnAn同学阅读 613评论 0 2
  •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这恰恰应了那句话:真正伟...
    清心阁阅读 2,002评论 0 9
  • 于平地处起高楼 ——读“跟大师学语文”丛书之《文章作法》后感 王春树 幸得推荐,有得机缘,从当当网购买了“跟大师学...
    春天读树阅读 377评论 0 0
  • 光在干燥的空气中嬉戏,秋穿着金黄色的衣裳跑轻快地来了。我在思念你,我想你什么时候才可以再来看看我。你上一次出现是在...
    沐沐心凉阅读 252评论 0 0
  • 我已记不清这是我们之间的第几次离别,但却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都说人生自古伤离别,但就今天看来我是不悲伤的。告别之后...
    谁说雪花没有泪阅读 319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