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
上次写了一篇文章《1分钟学会80%的PPT模板都在使用的技巧》,但是意犹未尽。
今天依然讲这个话题。接着上次的内容把这个话题聊透,看如何在10分钟能学会制作好的PPT。
依照惯例,先做个本文的内容概要:
四大原则是基础
信息渐进是模式
视觉平衡是关键
记住上面3点,你就能做出70分的PPT了。
学会这3点,只需要10分钟。不信你试试。
好,正文开始。
学习模型
先回顾一下上次讲的内容。
不是四大原则,是快速找到正确学习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哪怕搜集了100G高质量的PPT模板,可能依然做不出来一个合格的PPT。(如果你刚关注“职场英雄大联盟”,请查看历史消息,找“4招让老板爱看你的PPT”和“1分钟学会80%的ppt模板都在使用的技巧”。)
什么是高效学习的方法呢?
1. 建立知识模型
2. 搭建高速公路
3. 让思维在高速公路上贯穿知识
那什么是PPT制作的知识模型?
PPT中常用的模式是信息渐进层现模式。
如果你还记得,它长这样的
它是麦肯锡经典方法论“金字塔原理”的可视化展示形式。标准组件是由一个图片(或图标)、一个标题和一个段落组成。
它常用于各种场景中,比如
分解一下
比如这样
分解一下
再比如这样
再分解一下。
甚至还有这样的。
这个不用分解了。就是个标准组件。只不过图片大了点。
我为什么要这么强调这个模式?就是这是PPT设计的最佳实践,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一些比较易于接受的模式。
既然大家都认可,那我们自然要先学会。至于后续的创新,那也得在一个基础上进行完善才行。
也就是说,如果你还觉得制定PPT有难度的时候,就先记住这个模式,把它及它的变形体都烂熟于胸。以后再做PPT就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了。
这就像小学生学识字一样,先不要求理解,先会背就行。等待一定的岁数,慢慢就理解了,并且能在其基础上自由发挥。
说一下它的变形体。
只有标题和文字,没有图片的。
2 . 只有图片和标题
3 . 图文位置变化的。
组件间的视觉平衡
理解了PPT知识模型,来应用一下。我想你很快就能做出这样的PPT了。但可能会遇到些问题。比如这样。
还可以是吧。但,总感觉有些奇怪。到底怎么回事,我们来分析一下。
LIVESTRONG、RECYCLE和SUPPORT与OurMission 对比度不够,导致对比效果不明显。
LIVESTRONG、RECYCLE和SUPPORT与Lorem ipsum dolor信息分组不够明显,导致亲密性混乱。
原来是不知道如何协调组件之间的关系,导致界面给人一种视觉焦点凌乱的感觉。也就是说无法做到视觉平衡。
怎么解决?其实很简单,使用对比和亲密原则重新设计一下就可以。
不过,今天我想讲的是另一种方法。也是市面上PPT模板常用的技巧。
改一下,看看效果。
通过色块的应用将视觉焦点集中到中心部分。感觉如何?刚才的那些问题都不见了。
再看一个例子。
已经很漂亮了,可是还是感觉视线会飘。因为中心的那个图形占据了焦点的位置,却聚焦不了视线。怎么办?
我们再使用色块来改一下看看。
好。我想你能明白我想说什么了。对,就是使用色块来聚焦视线,让PPT在充分对比的前提下,保持整体平衡。
好了,我们看看色块+信息递进层现的应用场景吧。
总结
80%的PPT模板都是在使用信息渐进层现模式+色块引导视觉聚焦。所以,你如果知道了这个秘籍,80%的PPT模板就不需要购买了。
色块形状选择的标准:能引导视觉聚焦的色块就是好色块。
它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不规则形状。
色块颜色选择的标准:你PPT上已经使用的一种颜色,最好是主色调。比如说LOGO。
练习一下
看再多终究是别人的。咱们自己动手试一下。
我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利用信息递进层现模式,你可以轻松做出这样效果的PPT。
结合色块来保持视觉平衡,聚焦视线后,就可以做出这样的PPT。
记住这些模式,可以极大缩短你学习的路径,让你快速成为PPT达人。
写着写着突然思维跳跃了一下,想到了哲学家讲的罗素火鸡的故事
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主人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它并不马上作出结论。
它一直等到有关上午9点给它喂食这一经验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多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雨天和晴天,热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记录表中加进新的观察陈述。
最后,它进行归纳推理,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
可是,事情并不像它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和乐观。在圣诞节前夕,主人并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杀了。
这个故事想说的意思是“归纳害死人”。其实今天我讲的这些就是看了20G素材,经过长期制作PPT后归纳得来的规律。但是不会对你有任何损害。
如果非要说有损害,那可能就是限定了思维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过学任何技能,都得先学会走,才能跑。你说对吧。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
好了。今天彻底把这个话题说清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