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春日暖阳中带着些许寒意,我们班迎来了两年疫情过后的第一个家长会,我带着激动和期许主持了这次家长会。
如约而至,67个孩子的家长除了几个孩子的家长有事不能来参加之外,其他家长都准时出现在我们班教室。由于这两年的疫情原因,平时家校沟通多数都是通过打电话、微信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次线下交流也让我们彼此更深入地沟通。
当聊到孩子的数学成绩时,由于我们班数学老师换得频繁,大多数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加上班上孩子的自觉性非常差,经常有十多个孩子长期不做数学作业,导致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令大部分家长很担忧。当聊到孩子的作业不做这个问题时,小韩的妈妈很激动地说:“老师,你们就应该对学生严格一点,不做作业就惩罚,而且惩罚重一点,我们不会说什么。”我扫视了其他家长,郑重其事地说:“可能我们惩罚了您的孩子你您不会说什么,但不代表所有的家长都和您一样,而且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老师家长逼着才学,这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而且就能保证上了初中、高中遇到的都是非常严格的老师?”小韩的妈妈再次辩解道:“老师,我的小儿子就读一年级xx班,只要他不做作业或者做错一道题,老师就会严厉的惩罚他,有一次因为他算错了一道计算题,他的数学老师就惩罚了他,回来时我发现他的眼角都是青的,但后来我儿子的数学基本都不会错,他意识到一做错将会受到老师严厉的惩罚,因此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当她谈起一年级的儿子现在的成绩时很是骄傲。
从家长的言语中,我听出了她把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归咎于我和数学老师对学生的不严格,没有惩罚孩子。当然我也无法判断她所说的事情的真假,随即我委婉地告诉家长们:“我不赞同小韩妈妈的说法和该老师的教学方式,每位老师的教学方式都不一样,即便通过惩罚能让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或全班平均分九十几,但这样的教育我是不赞成的。假设拿一张试卷给我做,我也不能保证能得100分,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犯错,我不会因为孩子做错题就惩罚孩子,那样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也会给孩子的童年抹上阴影,现如今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孩子关系到一个家庭,以后孩子长大步入社会,那将关系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我认为身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各位家长同意我的观点吗?”家长们聚精会神地听着,都纷纷点头。
我相信“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真正有效的教育一定是爱的教育。接下来我给家长们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2019年我在花家坝小学教一年级时,临近期末从二小转来一个女孩子,刚来时的情况是:她来我们班时,拼音我也全部上完,那时她只勉强会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直接不会读,更不用说拼音节了,在组词方面“会组”简单的字,但都是反着组,学习上非常吃力,也不爱说话,我曾和家长沟通过好几次,也了解到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学生,我们的声音稍微大声一点,她就会瑟瑟发抖,当从她面前经过或当她看到我们把手扬起,她的身子都会不由得往后倾,她非常害怕甚至是恐惧老师,我想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是关爱,而不是惩罚,唯一能改变孩子的就是关爱和为她开小灶。那年的冬天比较冷,办公室的火炉旁随时有孩子和我的身影。我利用午休时间经常给她补拼音教她写字,下课了我经常和她聊天,课堂上经常提问。一个多月下来,慢慢的她会拼拼音、会组简单的词,孩子变得比以前爱说话了,胆子也变大了,不怕老师了,也会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玩了。上识字课时她很积极,会主动上黑板当小老师教读生字,我看着她一点一点在进步和改变,心里甚是欣慰。我切实感受到了我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也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假如我当初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比如惩罚),那无疑是往孩子身上撒盐,雪上加霜。如果通过惩罚教育能让孩子取得个别家长所期望的成绩,我想这样的成绩只是昙花一现,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我们应把目光看得再远一些。
家长们听完后深深陷入沉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老师和家长的目标一致:都希望孩子优秀。但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分数更重要,我们应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唯有家长的陪伴关爱和老师的耕耘呵护,方能看到花儿绽放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