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月夜》 刘方平

image.png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解】: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2)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3)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4)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5)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6)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7)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
北斗南斗,不知不觉已经横斜。
今夜十分意外,感觉初春暖意,
一声清脆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

【评析】: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一二两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end

品鉴经典,在诗情画意中品味人生。如果你也对诗词有感觉,请点亮下面的小红心,鼓励我继续带你品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地气渐暖,蛰伏了一冬的虫子们钻...
    诗书优游的百合阅读 14,084评论 0 0
  • 《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
    梦舞蝶馨阅读 1,043评论 0 3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6,376评论 4 29
  • 一、颢宁的日记 1、今天颢宁返校,成绩很好,自己很满意。 2、我认为今天可以给颢宁一次机会买一个玩具,他浏览了一下...
    宁妈成长日记阅读 131评论 0 0
  • 2014年的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我爱男闺蜜》,剧中,黄磊饰演的方骏在帮助叶珊寻找对象的路上,像“闺蜜”一样陪伴其左...
    天蝎座的小鱼阅读 22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