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全文

《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 年 7 月)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的不足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生产活动的基础作用: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2. 多种实践形式对认识的影响: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如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认识的发展过程

1. 认识的感性阶段: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2. 认识的理性阶段: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这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1. 认识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认识从实践发生,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2.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的认识过程反复经过这两次飞跃,对于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指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写成于1937年(丁丑年)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
    一土宁阅读 5,817评论 0 3
  •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到自然、事物客观发展过程中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并应用这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于该...
    切问近思在修行阅读 4,640评论 0 2
  • 马克思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
    柒元_阅读 4,542评论 0 1
  • 毛泽东 《实践论》 全文 发布时间: 2009-03-30 浏览次数: 97008 ...
    高鹏_6bf0阅读 871评论 0 0
  •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
    corefish阅读 6,27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