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人民群众最迫切需求的深切关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服务群众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唯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中。从革命战争年代与群众同甘共苦,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再到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改善民生,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有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党的政策和温暖直达群众身边,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政府的公信力,来源于对群众承诺的兑现,来源于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如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肠梗阻”,服务在“最后一公里”掉链子,群众就会对政府产生不满和质疑。反之,当政府能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政府的公信力就会不断提升。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建立政务服务热线、推行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这充分说明,只有打通“最后一公里”,政府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转变工作作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空想,靠打电话、看材料来了解情况。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求实效。同时,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需创新服务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群众对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比如,通过政务APP、微信公众号等,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事务;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了解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到服务群众中来,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