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也算是一项自然生存能力吧,这次疫情在家观看了一部日本影片《生存家族》,故事是说是日本突然停电,所有的交通工具及电没有,连水都没法饮用,银行也取不了现金,这就是能源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没有了电,一切活动回归到原始状态,人们依靠自行车代步,用金表及名车也不能换来食物,只有人们所需要的最原始的生存物品间才可以交换,比如水,人们回到原始状态,开始骑单车及徒步回到原生地进行农耕,靠自己的生存能力度过了三年最困难期,重获电能后回归。看完后感慨颇多。不论什么样的物种生存是第一要素。
所以即便科技很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要掌握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很多人喜欢钓鱼,尤其是男生,小时候没有玩过。一次去了北山,学习了这样的一个乐事。家哥很擅长钓鱼,也了解放很多关于钓鱼的技巧及经验,例如什么的钩子可以钓到什么样的鱼。从小就在水塘里泡大,家里的鱼水虾类都是家哥钓来的,也不用花什么钱去买,在那些贫疾的年代里,能经常钓来一家人可以开晕的食物,也是很了不得的,足以在那个年月给生活带来很多欢跃及食味。
家哥长的壮黑,给我的第一映像是憨实,三十多岁,笑起来咧着大嘴,第一次见并不生分,但家哥其实笑的时候带着腼腆。家哥很喜欢穿白色的衣服,越发显得黑白分明。生平第一次钓鱼也是在家哥的指导下完成的。
这天,早饭后无聊,为了消食,家哥提议去钓鱼。出了院门,远处的青山直映眼帘,雾气并未全部消散,杜娟花随着雾气的上升,越显分明。
白芷汀暮立鹭鸶,草风轻剪浪花时,烟幕幕,日暮暮,香引杜娟惹钓丝。越过小田梗约五佰步,就见一大水塘,据说是二叔家承包的,但家哥也每每来钓。因去几里外的大水库太远,需赶上好天,起个大早,方能有更多的收获。
家哥先把事前准备好的工具拿出,数根长竿,数根短竿,一些挖好蚯蚓,事前做好的鱼食。仔细同我讲解上饵、上线、挂钩、打窝,每一步都有很多的讲究。要挂两个小钩,以防上钩后脱钩。
家哥耐心细致的讲解每一个步骤,并亲自示范全过程。
例如装饵这个细致活就很有讲究,钓饵有荤素之分,以蚯蚓为例,正确的装钩方法有二:一是用钩尖从其一端穿入,剩下约0.5-1cm长的部位不穿到,使其能摆动,以引鱼抢食;二是用钩尖从背部中间穿入留头尾不穿,在外摆动,这样更显活蹦乱跳的效果。特别应该注意的是,钩尖都不能外露。
经过讲解后,由于我的力气比较小,就用了短竿练习,家哥是左右开工,一手一竿,并做起支架,这是需要相当的眼力及力量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活。家哥还提前带上小网,里面也备上饵,挂在水塘边数个,有的用来装钓到的鱼,有的用来等虾自己钻进来。
等了很久也不见鱼上钩,有些着急,心想钓鱼其实真不是简单的事。在家哥的安抚下,保持心静,勤提勤动,诱鱼上钩。由于水体下地质比较复杂,有时恰好沉在岩石缝隙、水草上或枯叶底下,有时被木柱所遮盖、杂物所隐蔽、小坑或淤泥所埋没,鱼看不到钓饵便不合摄食。
机动灵活,声东击西。一般地说,钓鱼目标不可死守。即使鱼的数量稀少,也不能固守不动。一个窝点钓上几条鱼,就该在另一个窝点上下钩。如果几个喂窝点暂时都不出鱼,应在喂窝点近处、远处或其它草丛里试钓游动的鱼,不断变换钓鱼地点。钓鱼流传着“打一枪换个地方”,“东一锒头,西一棒子”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样反复试换,收获来了,线动拖鱼,人生第一条鱼上钓了,足有半斤的小鲫鱼,我雀跃。再战的心又有了,继续放钩、等待,线动,拖鱼,由于手腕的力量不够,没法一次性提上来,拖了一半快到岸边的时候鱼跑了。没有气馁,继续挑战,掌握一些心得,不出十分钟,第三条鱼上钩了,这次我快速提线,直接将鱼甩到岸上。
时间真快,已然快中午了,我收获了三条鱼,两小一大,一条很小的就放了,这时家哥也囊括了七八条鱼,一小篓虾,今天的午餐很丰盛,收好钓具,直接把今天的收获交给嫂子,嫂子已提前备下了一些小菜,也是自家地里采的,在大厨的完美烹饪下,一桌地到的湖南本地菜转瞬跃上餐桌,在院内支上小方桌,一家人围座,我连下两碗饭,又辣又鲜香。辛苦的劳作后,大快朵颐,不失人间烟火,这就自然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