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习惯的力量》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消失”。它们就像被“嵌入”大脑中一样。
而我们每天的很多行为,真的是习惯所致,完全就是下意识的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呢?
日本习惯培养专家古川武士所著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而简单的方法,通过一步步的践行与实施,你也可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首先,我们可将习惯分为三类: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不同类型的习惯养成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行为习惯:所需时间一个月,比如阅读、写日记、整理等。
身体习惯:所需时间三个月,比如减肥、运动、戒烟等。
思考习惯:所需时间六个月,比如逻辑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等。
但是,不管哪种类型习惯的养成,都会经历反抗期、不稳定期、倦怠期。
1、反抗期,42%的人放弃
不管是人的身体还是心理状态,都喜欢保持在“舒适区”,对变化具有一种天然的抵抗。
而习惯的养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改变过去的自己。
培养一个新的习惯,必须让自己战胜这种抵抗,不会因“三分钟热度”或者行动难度太高等理由而放弃。
这个阶段是整个习惯养成阶段最痛苦和艰辛的时期,可尝试下面两个方法:
策略一:“婴儿学步”
“婴儿学步”的方法,就是把行动的门槛降到最低,这样行动压力小,让我们有能力迈出第一步;也会引发身体的动力,有利于后面行动的顺利进行。
比如,你想养成每天跑步1小时的习惯,就可以先给自己设定小目标,每天跑步15分钟。
等到我们的身体逐渐适应了现在的节奏,再慢慢加量,每天跑步30分钟,直到达到我们制订的目标。
一步一步来,将目标最小化,循序渐进,降低内心的抵抗情绪。
策略二:简单记录
把培养习惯的过程刻意记录下来,记录其实是调用理性的力量,去消除随意的感觉。
简单的记录能够帮助我们客观分析并了解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行动的不确定性,提高动力。
记录的内容不能过于繁琐,但一定要每天坚持。比如记录每天读了多少书,减肥期间每天吃了多少食物等等。
2、不稳定期,40%的人放弃
当我们每天可以达到制定的标准了,反抗期就度过了。
不稳定期常常会受外界环境所影响而放弃,毕竟生活不会完完全全按照我们的计划走。
比如工作任务加重、经常加班的时候,每天跑步1小时的习惯,就很容易被放弃。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小技巧了。
策略一:行为模式化
把行为模式化,把习惯安排在固定时间,然后每天按照这个节奏进行。
就好像我们早上吃早饭、中午吃午饭、晚上吃完饭一样,养成日常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尽量安排在不被打扰、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段内。
策略二:设定例外状况
外界的影响因素太多了,有些突发状况使我们无法进行习惯。
我们可提前将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列出来,并提出应对这些状况的方法,有弹性的执行计划。
降低难度,参考反抗期的做法,预期做30分钟运动,那么今天可以只做10分钟。
改时间,将这一天的习惯放到其他时间或者明天。
策略三:设定持续开关
持续开关,就是通过奖励或惩罚机制来顺应人们“获得快感”、“回避痛苦”的天性,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度过不稳定期。
糖果型开关:物质奖励、被称赞、游戏、设定理想目标、仪式感、扫除障碍。
处罚型开关:损益计算、结交朋友、对大众宣布、处罚游戏、设定目标、强制力
3、倦怠期,18%的人放弃
培养一个新习惯,就是想通过这个习惯去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
但长时间没得到新习惯带来的福利,我们就很容易耗尽毅力,失去动力,感到厌烦。
就像锻炼,长时间没练出马甲线、腹肌,我们就容易放弃。
策略一:增加变化
长期做同一件事,我们很容易感到无趣。
所以我们需要添加一点变化,给自己一点新鲜感,比如跑步换换路线、减肥换换方式。
策略二:进行下一项习惯
在第一项习惯快要养成的时候,立即开始下一项习惯。
新习惯的养成,又会重新经历反抗期、不稳定期、倦怠期,我们会遇到其他的新鲜事以及新挑战,这也能促使我们重新获得动力。
习惯的养成很不容易。
但好的习惯,确实能让人终身受益。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小策略,将新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当中,让自己拥有更好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