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年4月份出的书,刘润从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职业素养、时间管理、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谈判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情感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做了解读分享。我个人觉得书中有些内容比如创新啊、演讲能力啊、情感能力啊之类的内容比较司空见惯,但还是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点。全书读完大约需要4小时(18万字)。可以当成检阅自己的一本书。
文中提到许多有意思的新概念和案例,比如时间颗粒度、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等,我把这些内容摘录如下:
以下为部分摘录:
职业素养和时间管理
1、邮件礼仪:
标题用正式的显示名和总结性标题,比如“请审阅:X公司关于Y项目的方案和报价”。
格式采用分段、缩进和加粗三种方式,分段负责文章逻辑,缩进和层次关系,加粗负责突出重点。
正文,开头问候“见信好”。接着每段首句是整段概括。结尾总结邮件内容,并强调需要对方跟进的事情,比如“请您拔冗回复修改意见”。最后问候 祝好。
2、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要辨别观点和事实,遇到不同观点时,无需争地面红耳赤,只要说“有趣”(interesting)。
3、时间成本
刘润讲的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元?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问怎么走。他说这么这么走。我说慢,上高架,再这么这么走。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块,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
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块。乘客很高兴,省了10元钱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钱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钱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我一小时的成本34.5块,我多合算啊!”
时间成本,通俗地说就是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到做别的事情时,可以获得的收益。
假如你的月收入是10000元,每月有21个工作日,每天工作8小时,那你每小时的成本就是59.5元(10000÷21÷8)。
由于租住地离公司远,每天需要往返2小时,所以每天的交通成本为119元(59.5✖2),一个月就是2499元。你要搬么?
4、让大脑用来思考而不是记事
GTD管理法,借助有道云笔记。第一步是把所有信息放入收集篮。第二步是处理,把事情按照删除、归档、将来/可能、等待、下一步要做、项目的方法归类。第三步随时回顾,从分类中提取需要完成的事情。
5、番茄工作法
人脑在切换各种项目时,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成本。所以,要保持专注。
番茄工作法:25分钟+5分钟或者55分钟+5分钟。
a、防止被打断,关闭所有app的提醒功能;当自己想起来某件事(比如要订票)的时候,快速记下来然后把它清除出大脑。
b、心流体验(下载一个叫做“白噪音”的app)
学习&思考能力
6、幸存者偏见
所有成功者其实都是幸存者,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要有分辨力,要注意筛选过程中是否漏掉了什么关键信息。
二战期间,美国统计学家发现返航战机中翅膀是最容易被击中的,座舱和机尾最少被击中。不能因此得出结论,应该增强机翼。因为,机尾中弹通常就不会返航,事实上,中弹部位主要集中在座舱和尾部发动机位子,这属于统计学上“看不见的弹痕”。
同样的例子还有,“包生男孩”专家。生男生女比例为50%,但生出男孩的会送锦旗,而生出女孩的则不会说什么,这就形成了“包生男孩”专家形象。
7、库伯学习圈
应该从行动中归纳经验,把经验升华为规律,在用规律指导行动。规律、行动、经验缺一不可。
8、私人董事会 8大步骤
https://www.jianshu.com/p/5da2a63b2bb0
9、快速学习某一领域知识
a、大量泛读
比如你想学习“区块链”,先上豆瓣网,搜索“区块链”或者相关关键字,找到评价最高的3本书;通过“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本”的方法,再选5本;最后,加2本不畅销,但明显系统性强的书,比如《区块链原理》等。
然后,把这10本书都买回来,开始泛读。泛读时注意几点:
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很多人不看自序和目录,这又是一个坏的习惯,因为作者会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
15分钟泛读。要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
最后,再用5分钟简单回顾,记录下自己的困惑、问题、想法。
b、建立系统模型
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写在即时贴上,贴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笔和板擦,建立、修正他们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系统模型。
c、求教专家
d、理解复述
你花了5小时泛读,3小时建模,2小时求教,剩下的10小时,可以花在“复述”上。
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讲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记下这些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联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如此重复。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63212690a51
思考能力
10、六顶思考帽 :信息 好处 坏处 情绪 解决方法 主持帽
每个人都有六顶不同颜色的思考帽,它们是:
代表“信息”的白帽,充分搜集数据、信息和所有需要了解的情况。
代表“价值”的黄帽,集中发现价值、好处和利益。
代表“感觉”的红帽,让团队成员释放情绪和互相了解感受。
代表“创造”的绿帽,专注于想点子,寻找解决方法。
代表“困难”的黑帽,只专注缺陷,找到问题所在。
代表“管理思维过程”的蓝帽,安排思考顺序,分配思考时间。
运用六顶思考帽的建议:
一,白帽先行。从获取信息开始,会让其他思考帽有讨论的坚实基础。
二,黄在黑前。先思考价值,再思考问题,会让我们产生正向的动机,获得正能量。
三,黑后有绿。鼓励思考者探索黑帽是否有解决方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8ab3ef35695
11、批判性思维
评价证据的质量,检测错误、虚假、篡改、伪装和偏见的能力。
4个方法:
a、发现和质疑基础假设
比如说:“我家八代祖传最正宗的川菜,如果到美国开餐厅的话,我有机会击败那些不地道的川菜”。
这句话的基础假设是“人们喜欢正宗的东西”。但我们认为的“正宗”,有些仅仅是小时候的饮食习惯而已,与“好吃不好吃”无关。而那些所谓的“不正宗”,是为当地人饮食习惯做的定制和优化。
b、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
c、关注特殊背景和具体情况。
d、寻找其他可能性。
12、全局之眼
第一,关联之眼。
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着,这种相互左右,叫做关联性。拥有全局之眼,首先要练习用关联之眼看清事物。比如,旺和铺之间是什么关系,平台和产品之间是什么关系,引爆点和网络效应之间是什么关系,个体理性和群体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整体之眼
要素,加上若干要素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系统,并形成|输入、黑盒、输出“三个物体。这个黑盒内部,用你理解或者不理解的方式精密运作着。
第三,动态之眼。
一个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联不适一成不变的,一旦把时间加进来,就更好玩了。拥有全局之眼,更要练习用动态之眼看穿时间。
谈判能力
13、定位调整偏见
法国文豪大仲马,看中一件古董,标价很高。他请了两个朋友先后到店里,一个朋友开了不可思议的低价,卖家说“你疯了吧,滚”。过了一会第二个朋友进去,开了一个差不多的低价,卖家说这也太低了,你高些。此时大仲马出场,他只在第二个朋友的价格上,加了一点钱,就买下了古董[二哈]。定位调整偏见是一种谈判技巧,利用先入为主的定位效应,把价格谈判,或者条件谈判、直接锚定在对方的底线附近,然后拉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怎么应用呢?
a、争取先开价
b、越极端越好,提出无理要求,再一点点艰难让步
c、留还价余地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8eb4d95ffc4
14、权力有限策略
你真是厉害,我被你说服了,就这样定了吧。但我还得打个电话,跟单位领导最终请示一下……
怎么应用呢?
a、金额限制(价格不行)
b、条件限制(和公司某些原则冲突)
c、程序限制(公司所有新产品上线需要运营部门签字,我请运营部门加班看一下,明天给回复)
d、法律限制(要请合规部、法务部看一下)
15、谈判期限策略
首先要成分谈判的阶段性成果,“太好了,我现在付定金,全款什么时候付?啊?今天不行,我们月底才发工资,今天现付定金,下个月1号付全款,行不行?”
怎么应用呢?
a、战略延迟
时间拖得越久,对对方越不利。迫于时间压力,对方可能会再赠送一些产品来促成。
德国代表团去日本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谈判。当日本人了解到德国人已经买了四天后回国的机票后,就对德国代表团说:“这是你们第一次到日本吧?请一定给我们机会,带贵客们好好参观一下日本,已经地主之谊。”日本的热情,让德国人无法抵挡,于是一天、两天、三天都在旅游观光,吃喝玩乐中度过,非常充实。
第四天终于坐下来了。日本搬出了堆积如山的资料请德国方仔细查看。德方还没仔细看,签约时间就到了,如果不签,这么高规格、大规模的代表团来日本却空手而归,没法交代。于是他们只好在基本利益保证的前提下忽略了很多细节,匆匆忙忙签了协议。
日本人充分利用了“谈判期限策略”,获得了巨大的优势。谈判之前,我们可以充分了解一下对方的时间期限,比如对方的假日,对方融资的最晚时间,比如对方业绩截止日期,比如对方产品发布会等。
b、最后期限
如果对方准备拖时间怎么办?那就用最后期限。如果时间的延迟,对自己更加不利,就可以反向使用这个策略,设定一个最后期限,逼迫对方提前决定。
“我们同意降低10%价格,但前提是是你们有足够的诚意今天就签约。如果今天不能签约,这个机遇你们诚意的退让,我们只能收回,不在降低10%。这个就是最后期限,把时间的力量压到对方的身上。”
演讲能力&沟通能力
16、画面感
具体到细节,“现在大家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都很长”——“你们中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早上起床之后先刷盆友圈再刷牙?”
17、好消息和坏消息 快乐痛苦四原则
第一,多个好消息要分开发布。
你是一次捡到10元,走两步又捡到20元,走两步又捡到50元开心,还是一次捡到80元开心?多数人是分开捡更开心。
所以,你告诉你的员工一个好消息,你应该这么说:“李雷,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你的提案得到了公司领导高度认可,他们对你赞不绝口……”
李雷:哇,真的啊!然后你说:“……领导说,一定要给予物质奖励,所以,我们决定公司出钱,让你去附近旅行,好好休息一下……”
李雷:啊!居然还有奖励!你接着又说:“…… 巴厘岛,普吉岛你自己选吧。”
李雷:天啊,巴厘岛,普吉岛也叫附近啊?你拍拍李雷的肩膀说:“好好干,继续加油。”然后就走了。
走到一半,你要突然折回来,记住这是关键,到了乔布斯著名的“one more thing”时刻了。你说:“哦,对了,one more thing,是双人的哦。”
李雷这时候,估计已经幸福晕了。
对比一下,如果你说:“公司决定奖励你两张东南亚往返机票、和三晚酒店,感谢你的努力工作”,李雷的反应,会有差别吗?
这就是“多个好消息要分开发布”。
第二,多个坏消息要一起发布。
作为一个房产中介,你应该如何向客户介绍一套房子?你应该说:“这套房子不朝南,结构有些不方正,你看过道都是浪费的,小区绿化不错,但是物业费比较高,还有就是周边社区还不是很成熟……”
啊?我这么说还卖什么房子啊?这些是客户迟早要问到的。既然他最后一定会问到,你就一开始集中把缺点说完,一棒子打死,早死早超生。然后从现在开始,所有的讨论,都会给房子加分。
如你挤牙膏一样,客户问到朝向,你说:哦,朝向是不太好。他心里咯噔一下。客户问到周边,你再说:哦,周边还不大成熟。他心里又咯噔一下。就这样咯噔、咯噔、咯噔,四五次之后,在他心中,这套房子就会简直一无是处。
沟通时,多个坏消息要一起发布,会明显减轻对方的痛感。
第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分别发布。
项目做失败了,怎么和老板沟通?“老板,项目失败了,我愿意代表团队承担责任。但整个团队吸取了深刻地教训,至少知道了哪些是死路,这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A项目上赔了1000万,在B项目上赚了100万。不要说:“总的来说,我们赔了900万。”你要分开说:“很遗憾,我们在A项目上赔了1000万,但是我们在B上面赚回了100万!”
这就是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要分别发布。记住,还要先说坏的,再说好的。没有好的,使劲找一找,总有好的。
第四,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发布。
反过来说,在A项目上赚了1000万,在B项目上赔了100万。不要说:“很遗憾,我们在A项目上赚了1000万,但是我们在B上面赔了100万!”你要一起说:“总的来说,我们赚了900万。”
这就是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要一起发布。瑕不掩瑜,别让小的坏消息,破坏了大家的心情。
简单来说就是:好消息要分开说,坏消息要一起说,小好大坏分开说,大好小坏一起说。你记住了吗?
18、电梯测验 大WHY、小WHAT和一带而过的HOW
“张总,我来向销售部王总汇报我们的一项研究。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如果按购买者的7个标签分类来重组销售漏斗,6个月之内,销售业绩最多可以提高50%。我们已经把这些标签,更新到我们新版本的CRM系统中了。我把3个用新系统提升销售转化率的经验整理了一下,来向王总汇报。”
6个月之内销售提高50%,这是一个大大的WHY;购买新版的CRM是一个小小的WHAT;3个提升销售转化率的经验,就是一带而过,但如果你有10分钟,咱们可以再接着聊的HOW。
“摩根大通每年购买十几万小时的文书律师服务,审核贷款合同。我们的人工智能律师进化了3年多,拥有了和律师一样的判断力,并把十几万小时审核时间缩短到几秒。如果能推广到全球的银行,将节省不可估量的费用,我们也必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把十几万小时的文书律师服务时间,缩短到几秒,这是一个大大的WHY;我们的人工智能律师,是一个小小的WHAT;进化了3年,就是一带而过,如果你有10分钟,我们可以接着聊的HOW。
19、如何开会
会议分为共识会和共创会,领导想统一所有人的思想,这叫员工大会;几个部门在一起各自报告进展,这叫通气会;每天早上沟通当天价格政策,这叫晨会。这些会议都是为了达成共识。开会的第二个结论价值,是共创。一起研究客户方案应该怎么做,这叫研讨会;公司高管闭门几天讨论明年规划,这叫战略会;技术部、市场部激烈碰撞,发散思考下个产品应该长啥样,这叫头脑风暴会。这些会议都是为了促成共创。
增加“共创会”结论价值的办法是:用专业的方法开会,比如六顶思考帽,比如KT法,比如罗伯特议事规则。
不管是共识会,还是共创会,有一个共同的原则:跟进。
会议之前,要充分准备达成结论的资料;会议之中,以达成结论为导向专注议题、分配时间;会议之后,发出3W会议纪要:WHO do WHAT by WHEN,谁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什么事。
20、精准提问
抽屉一:继续/中止性问题。
“这是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谁关心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你、我是否需要参加这个讨论?还有谁需要参加这个讨论?讨论的重点是什么?”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我们是否需要讨论这个问题?
抽屉二:澄清性问题。
“ XX是指什么?你是指__还是__?时间、地点、多久一次、什么比率、什么范围?举个例子?你是不是在说___?”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你的意思是什么?
抽屉三:假设性问题。
“前提假设什么?你把什么当成必然的了?这是否存在?是不是唯一的?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你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抽屉四:质疑性问题。
“你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听说的?此人的可信度如何?是否有数据支持?数据是否可靠?有哪些可选项?在什么范围内选?谁来做?”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你怎么知道你是对的?
抽屉五:缘由性问题。
“什么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触发事件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驱动因素是什么?抑制因素是什么?它是怎样起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当__出现时会发生什么?这是事情的起因还仅仅是个相关的因素?”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
抽屉六:影响性问题。
“结论是什么?成果是什么?所以呢?短期效应?中期?长期?哪种是最好的情形?最坏的情形?最可能是什么?有哪些意外后果?积极的?消极的?”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那会带来什么影响?
抽屉七:行动性问题。
“我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应对?与谁合作?什么时间完成?这是不是意味着解决了根源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应对风险的策略?是否有支援?”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21、创新套路 任务统筹策略
韩国某家酒店,和出租车司机达成协议,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他们会和客人聊天,了解他是否住过这家酒店。如果住过,出租车司机会把行李放在接待台右边;没住过,就放在左边。前台接待会根据行李位置,和客人打招呼,而出租车司机可以因此挣到1美元。
这家韩国酒店,用“任务统筹策略”,把识别客人的新任务,分配给了出租车司机这个外部元素,也实现了“宾至如归”的创新体验。
22、领导力:快
早期的小米手机操作系统里有个MIUI功能,用户输入手机号码充话费时,MIUI会自动匹配手机通讯录,找到并显示这个号码对应的姓名。
这个功能是用户想出来的。小米的工程师每周都会从论坛里发现大量用户需求,然后有选择地增加到MIUI里,并在周五晚上把新版操作系统推送给用户。到周二晚上,MIUI会对用户进行调查:你最喜欢那个新功能?如果很多用户都喜欢这个充值功能,开发该功能的工程师就能得到“爆米花奖”——一桶真正的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