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D文档结构
-
- 总体说明
- 1.1 修订历史
写明每次修订的日期、版本号、说明和作者,便于追溯
- 1.2 项目概述
简述项目背景、意义、目的、目标等,让读者明白项目为什么而做
- 1.3 功能范围
给出业务逻辑图,重点描述系统中角色的职责、与周边系统的关系、全局的商业规则等
- 1.4 用户范围
对文档涉及的角色、系统做出简单的说明
- 1.5 词汇表
对文档涉及的专有词汇、术语、缩写等做出说明
- 1.6 非功能需求
如性能需求、数据监控的需求等
- 1.7 其他说明
-
- UC部分
- 2.1 整体说明
对所有用例来个说明,给出用例的可视化表示,说明各个用例之间的关系,一般有类图、用例图、状态图几种表示方法,其中,用例图最为关键。
UML(统一建模语言)——
类图:描述系统中出现的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外部系统的关系,这是对业务领域的描述。
用例图:描述各个用例之间的关系。
状态图:表达系统里实体的状态转换,贯穿多个用例。
- 2.2 UC正文
- 2.2.1 UC<用例名称1>
- 2.2.2 UC<用例名称2>
附:对单个UC的说明
注1:视觉层面的描述通常直接通过Demo表达(如页面大小、颜色、字体、字号等);
注2:界面细节,引用界面规范文档(如表格中的文字对齐方式等);
注3:交互细节,引用交互规范文档(如出错提示的方式等);
注4:文案细节,引用文案规范文档(如各种提示文案等)。
UC——
UC概述
- 用例的唯一标识
- 用例名称
- 业务描述
为什么要做这个UC
- 需求描述
产品需求,需要实现哪些功能点,这个UC要做什么?
- 行为者
- 前置条件
触发这个用例的前提是什么?
- 后置条件
用例完成 ,后续动作是什么?
- 其他说明
UC主体
- 界面描述
关联demo,说明界面上各种元素
- 业务规则
整个用例的通用规则,比如限制条件
- 流程描述
分主干、分支和异常3种,描述在这个用例发生的过程中,由什么事件触发,系统与用户之间产生何种交互步骤。尽量用时序图和活动图来替代文字描述
时序图:也叫顺序图,描述事物变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先后顺序,善于表达对象的交互。
活动图:描述各种动作如何引起系统变化,善于表达泳道较多、分支较多的情况。
协作图:表达不同对象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用的不多。
Demo进化
- 白纸+A4纸(白板+马克笔)
- 线框图(Visio、PPT、Word等)
- 效果图(Ps)
- 低保真原型(Axure/Dreamwea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