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是长沙市的市花,每年3月底开始,杜鹃陆续开放,4月中旬到5月上旬,长沙变成了杜鹃花的海洋。大红、紫红、粉红、白色的杜鹃,在大街小巷里、在山间河畔,争奇斗艳。
杜鹃原产地为中国云南,又名映山红、山石榴。相传,周末蜀王杜宇,将王位禅让给其他人后,不幸国亡身死。死后,杜宇不忍离开蜀地,魂化为杜鹃鸟,昼夜啼叫着“不如归去”,声音十分凄切,以至于口中滴血,鲜血落在花瓣上,将花染成红色,人们便将这种花叫做杜鹃花。
杜鹃花色艳丽,仅红色的品种还可分出鲜红、淡红、杏红、紫红等几种,盛开时花朵繁茂,素有“花中西施”之称,白居易有诗云:“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我小时候所见到的杜鹃多为鲜红色,又叫映山红,传说为由红军鲜血染成。而目前长沙和其他城市的杜鹃,多为西洋杜鹃,是由中国杜鹃和欧洲反复杂交选育而成的。而西洋杜鹃又是由十九世纪末西方国家从中国云南采走的杜鹃花种苗培育而成的。目前,云南的高山杜鹃、大树杜鹃仍闻名世界,尤其是大树杜鹃,已经受到国家保护,成为中国国宝级植物。
杜鹃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从唐朝以来,便成为了诗人咏诵的对象。李白便曾经借杜鹃花及杜鹃鸟的典故来表达思乡之情:“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就像李白的诗一样,多数关于杜鹃花的诗词,都不仅仅写杜鹃花,而是将杜鹃花与杜宇的传说揉到一起,借此来表达哀怨、愁思,其中最有名诗句的当属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琵琶行》里也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文天祥在北去途中更是留下了“而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诗句,似写杜鹃鸟,又似写杜鹃花,更是写自己心里挥之不去的哀愁,意在诗中,更在诗外。
在古代诗词名家中,白居易应该是最喜爱杜鹃的,所留下的与杜鹃有关的诗也是最多的。他曾经将山里的杜鹃花移栽到自家庭院里,第一次失败了,便写道:“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几年后,白居易移植的杜鹃花终于成活,诗人又写诗表达其欣喜之情:“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白居易还留下了多首描写杜鹃花的古风诗,既借花喻人、寄情,又对杜鹃花开时的美丽繁盛表示赞叹赞美——“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千丛相面背,万朵百低昂。煦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
除了李白、白居易、文天祥等大诗人曾留下关于杜鹃花的名句外,曾留下“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句的晚唐诗人曹松也有一首《 寒食日题杜鹃花》,个人认为写得极好:“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唐朝时期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因为纪念介子推,民间禁烟火、吃冷食。而曹松将杜鹃花比喻为火焰,将杜鹃花的勃勃生机、杜鹃花盛开时的繁盛描写得活灵活现,且又不落幽怨悲苦的窠臼,实为写杜鹃花的佳作。
突然想起了自己6岁的时候,极爱花的妈妈曾从附近的山里挖来数株映山红,种在门口,但没有成功。第二年,妈妈便去世了。之后很多年,只要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我便会想起生母,一直到20多岁定居长沙后,才慢慢地淡忘了这件事。
而如今,杜鹃花已开过,城市里也很难再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声。望帝春心托杜鹃,此情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