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位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时间在日本餐馆洗盘子赚取学费。在日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冲洗七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心生一计,洗盘子的时候少洗一两遍工钱不就提升了吗!
餐馆老板偶尔抽查盘子的清洗情况,发现这位留学生洗的盘子清洁度不够,责问他时,他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请你离开”。为了生计,这位留学生又到其他餐馆应聘,却再也没有人敢用他。
这位留学生用所谓的捷径追赶效率,却丢到了自己饭碗。我相信这一定是很久之前的故事,现在一定不会再有这样的留学生,但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比如想一想,如果某条路没有人走,或许不是人们不知道,而是根本就走不通。
捷径思维在我们身边很常见,这让我想到之前很喜欢的一句话,叫懂得通融才能从容。
我们的人际关系简单讲就是人情关系,解决好人情关系其它问题基本上就能迎刃而解。比如在当下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方案是想有没有亲戚帮忙,第二方案是有没有熟人帮忙,第三个才是破上所有资源死磕解决到底。
其实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捷径,平稳度过,顺利解决。
这样的捷径称之为门道,或者说是通融,事前做到通融,事中才能做到从容,这样事后既能办成事又能交上朋友。
做实体经济的人都知道办理各种证件都需要繁琐的手续,消耗的人力物力成本大,但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就能事半功倍;学个驾照不是先看资质而是先找熟人,熟人在哪就优先去哪;购房也一样,总感觉有个熟人就懂行,不想操心就直接全权委托。
其实这个门道就是一种侥幸,一种资源交换,一种文化共享。
这种提前通融的文化可以说深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种细节中。相信我们都不想做吃瓜群众,都想体现自己的阶层特殊,能走“后门”成为眼下的一种自我炫耀。
现在来看,这种炫耀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人的机会越来越多,表达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平等展示的人就越来越能尊崇规则。
懂规则才能最大程度的利用规则。比如有些想法受欢迎,却明显有问题。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有个近50岁的人在侃侃而谈,他说现在农村比城市好,盖个楼房,弄个菜园,多惬意;平常再打个零工,日薪都能在200元以上,这小日子还要什么棚户区改造啊!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不知道居住的重点除了他看到的楼房、菜园以外,重点还有医疗、教育、停车场、购物广场等基础设施,城里可以彻夜通明,夜生活比白天还丰富,而农村有这些的不多。
还有一点,我觉得农村一直都在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说的不好听一点,一直都是被压榨的对象。很多遭到淘汰的落后产能都沉浮在农村无形地侵害他们,他们却只看到眼前的一点金钱沾沾自喜,浑然不知。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争取努力跳出农村,甚至是小城市,只有走出去才会增长视野,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机会,而不是留在眼前的小地方对仅有的资源夺来夺去,拼死拼活的到最后才发现还没有别人的零花钱多。
弯道超车也好,走出捷径也罢,重要的是时刻不能忘记冲破自己的认知观念,把自己固守在自己的牢笼里。特别是这样的固有认知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固,年龄越大越不能改变。
听说有个段子,巴菲特让马云把钱都捐出去,马云说你多大了?
巴菲特说,我还小才80岁。
马云说我也还小,等我到你这个年龄段时再捐。
他们之间的思维方式我不评论,就是觉得巴菲特的心态真是太好了,如此高龄还能把企业经营的这么好,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学习的心态,然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能够做出合适的选择。
如果我们的人生可以通融,那一定是时间,因为时间的效率是可以自己把握的。笑来老师说如果有一家银行一天给你1440元随便花,想多要没有,少了也不给,到第二天全部清零。我想我会全部用掉,最好一分不剩。
其实这个银行就是时间,一天24小时就是1440分钟,如果我们能高效利用这1440分钟就是人生最大的捷径。
因为最近事情很多,我也在尝试一些新的途径扩充自己的时间,我也越来越能感受到时间的压力和时间带来的成就感。
所以人生的捷径就是保持对时间的关注,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仅此一招,别无他法。
文:慧眼识鱼
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