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身边有些年纪大一点的朋友似乎都特别焦虑。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们家里的孩子是高中生,而最近这段时间,刚好是在台湾各个高中的大学申请入学阶段。这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的社会焦虑了!
台湾现在的大学入学方式,并不是单纯透过考试成绩分发,而是分为三条路径:繁星推荐、个人申请以及指考分发。
繁星推荐,包含了考试成绩加上在学校的排名百分比;
个人申请,则看的是考试成绩、在校活动表现以及各个科系的面试;
最后一种就是最传统的,指考分发,就跟高考一样,就是透过你的考试成绩直接分发到你所填写的志愿。
不管是哪一种入学方式,我相信各有各的压力。我们都曾经是学生嘛!说不定你现在还是!也一定常常因为考试压力,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是吧?
当时的你,这么用力读书的原因是为了什么呢?
前几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数据,看了让我挺心疼的。数据说:亚洲国家中,有高达78 %左右的考生表示:他们读书是为了让父母开心,让家里有面子。
在这么要求成绩、还喜欢互相比较的社会氛围下,孩子往往会意识到,自己从父母得到的肯定和关爱,与自己的考试分数是息息相关的。这些孩子可能还不清楚未来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只知道拿到好成绩,爸妈就会开心,也似乎会比较疼他,这样的现象实在太多了。
刚好,我们公司有个同事,她的弟弟就是今年的高三考生。她说她弟弟想要考取医学系,因为他想当一名外科医生,他想要救人。
同事说,她弟弟原本功课不是班上最好的,但因为有了这份理想,他开始自发性地规划自己的读书计划,分配时间认真读书,最后也考取了不错的成绩,现在正在准备医学系的面试。
身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飞黄腾达,但我们一定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对不对?如果为了成绩单上的数字,让孩子牺牲健康、快乐,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在考试阶段,因为种种的压力,孩子们会手忙脚乱、心浮气躁也是正常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多花点时间陪伴,听一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让他们能够说出内心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并不只是「成绩」。
最近我看了一段TED上面的演讲:How to raise successful kids — without over-parenting《如何育养出成功的孩子,但又不会过度育养》讲得非常棒(大家可以找来看一下)
这里面有一段,对于现在孩子还小的我来说,特别有感触,我在这边跟各位分享,他说:
「当我们的宝贝孩子放学回家后,或我们下班回家时,我们要关掉电子设备,把手机放到一边,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洋溢在我们脸上的喜悦,就仿佛第一次看到他们出生的样子一样。 我们一定要问,「今天过的怎么样?你喜欢今天的什么?」当你的年轻小女儿说:「午餐」。 而当我们想要听到的是数学考试不是午餐时,你还是要对她的午餐感兴趣,你要问她:「今天的午餐为什么很棒呢?」他们需要知道,他们本身对我们才是重要的,而不只是他们的GPA学习成绩。
未来还长远着,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第一道关卡,一定会有压力,但我们要学会理解自己的压力,和它好好相处。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父母和孩子都必须学习彼此沟通。身为考生,更不要牺牲自己的健康,该休息时好好休息,该玩的时候好好玩,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精神、体力和脑力,才有办法迎接更多的挑战!
而且,能给我们最多能量的,往往就是我们身边的父母亲,其实孩子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关怀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