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端午无“甜粽”
又一年端午节到了,自上大学以来,在家过端午的机会基本为零。虽然每年都会遵循传统和习惯吃粽子,绑手环,但总是少了过节的气氛。
家在西北的最偏远的大山里,所有的人都有农民的那种淳朴和热情,从小就在那种环境下生活的自己很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小的时候觉得只要有机会就要走的远远的,要看够外面的美好,最好再也不回来。后来如愿出来了,但却没有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美好,随着年龄的变大,想家的频率越来越多了。
中国人喜欢过节的时候家家都团圆,不管什么节日,一家人在一起才是过节的味道。一到节日,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没有回家吗”?回答总是千年不变,太远!于是辗转多个城市后,终于选了个离家近的城市,以为可以常常回家,却再次因工作而身不由己。
做梦的时候奇迹般地梦见自己还是小时候,梦见妈妈大早上就把我们姐妹从被窝里面拉出来,给迷迷糊糊的我们戴上各色花线组合的手环,据说早早绑上可以辟各种小虫的侵害,然后就可以再缩回去睡觉了。妈妈做了很少做的蜜枣粽子,里面有枣,有葡萄干,有花生米,有绿豆,特别甜,可惜自己还没吃就被闹钟吵醒了。醒来后的自己特别感伤,发微信跟我妈说想吃粽子,我妈还笑说吃过几次她包的粽子。是的,妈妈在我的记忆中很少做粽子,因为那时候太忙,条件也不好,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做。她说,让买点吃,我突然就觉得我不是想吃粽子,我只是想粽子里面家的味道了。
有多少人,吃着他乡的粽子,匆匆忙忙的就过了一个又一个端午。也有多少人,总在晚上的视频中看着爸爸妈妈煮了一锅的粽子中强忍着眼泪。现在交通是发达了,条件也比以前好了,但回家对很多人来说似乎依旧是个很难完成的梦想。社会节奏太快,一不留神就会被甩好几条街,奋斗着的目标或许只是为了一个几十平米的蜗居之地,房价涨的让人不敢眨眼,一眨眼就是几万差距。拼命工作也不能填补内心的恐慌。
想在自己的努力下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但总是躲不过突如其来的疾病,一场病就能让自己所有的的努力化为泡影。拼命的努力,凌晨下班是家常便饭,以为努力就能成就梦想,但现实还是骨感的让人害怕。
但我们依旧在路上,不论下面的路有多难,我们依旧要咬着牙挺下去。俗话说,生易,活难。人生就是这样,哪有一直很顺畅的路呢,磕磕绊绊中才更加懂得坚强的意义。
这个端午,我依旧在他乡,吃着不怎么甜的粽子,过着看似过不下去的日子,怀念着屈原,打算流着泪好好的走下去。
愿天下寒士在今日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