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去图书馆借了《毛泽东中南海往事》这本书,想着趁过年时间宽裕可以多看点书,没想到过年期间一天比一天忙、累,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天才把这本书看完,不过归根结底是自己没有抓紧时间看。看完这本书,我还是有一些收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要知福,惜福,才能做有福之人。1949年3月,毛主席他们从西柏坡进驻北平。这之后我国解放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但是毛主席身为大国领袖,依然勤俭节约、绝不浪费。在我看来,他的生活条件是很简陋的。首先说他住的地方吧。他住的地方并没有多么豪华。会客室除了几个书柜外,就是几张普通的会客沙发了。卧室里,他一直睡木床,对更好的席梦思床之类他不习惯也不喜欢,到地方视察也总还是睡木板床。他到外地视察,总是带着自己的旧被子、褥子、枕头之类,一般不用地方给他准备的新的床上用品。为了他的健康,宋庆龄先生曾送他一个鸭绒枕头,他说太软了,没法枕,他还是枕他的旧枕头。床上用品也都是用了多年,毛巾被烂得没法洗了,他也不舍得换。再说他穿的衣服吧。他的衣服往往打了很多补丁。至于里面穿的衣服,他说穿在里面别人也看不见,有补丁也没关系。再说吃饭上面吧。国家经济条件不好时,他不舍得吃肉、吃好吃的。有段时间他营养跟不上,身体有些浮肿,工作人员担心,就给他加些红烧肉,但他不同意。他说人民饿着,他吃不下去,他要同全国人民一样,不能搞特殊。作为一国领袖,他连一碗红烧肉都不舍得吃。毛主席这种对衣服、对食物、对住处等生活条件要求之底,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周总理、刘少奇等领导人和毛主席一样,他们都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为国操劳上,对吃穿用度并不很讲究。这种节俭、惜福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成由勤俭败由奢。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是我们也要知福、惜福,只有这样,福气才能跟着我们。纨绔子弟不知惜福最终变乞丐的大有人在,这也给了我们警醒。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需要被时时铭记的。
第二,毛主席一生爱读书的习惯值得学习。毛主席一生爱看书,一天没有书看他就会觉得少点什么。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如饥似渴地看书。他的会客室、卧室到处都是书,简直是一个图书馆。他晚年睡觉前,也总是拿着书看,有时看着看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毛主席的博文强识和睿智的思想一部分也是来源于他刻苦读书啊!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看书,不过毛主席看书的这种刻苦精神是我们很多人所缺乏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第三,分清大与小、重要与不重要。这本书中有个毛主席没有新衣服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有一天,有位重要的民主人士来拜访毛主席,但工作人员找了一遍也找不到毛主席一件新衣服,他的衣服都是旧衣服,很多还补了补丁。毛主席知道后,说“这位民主人士是贤达之人,不会在乎我们穿旧衣服的。”这个细节也让我想到,毛主席向来主张用辩证法,在这里就使用了辩证法。虽然穿上好衣服很重要,但是比着与这位民主人士交谈,衣服倒显得次要了。这就是主要和次要的辩证法。当然,这也与毛主席本身的强大自信和对对方的充分了解是分不开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事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必要的,这一定要把握清楚。分清主要、次要,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行动,才能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主要事情上,把小部分精力花在次要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分配精力,行动才能不跑偏,人生航向也才能不跑偏。
开卷有益,每看一本书都有一些收获,这也算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