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回家正准备休息,接到小漫妈妈的电话,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老师,小漫的电话手表在教室里被偷了,我刚打电话过去时,接通了,旁边还有一个男孩子说话,之后就挂了并关机了,定位在佛手中医院位置,您看能不能调一下教室监控?”我安慰小漫的妈妈:“由于手机原因,这两天恰好调不了监控,等我下午去学校问问。”听我说调不了监控,小漫妈妈直言可能找不回来了。
随即我发了一条信息在班级微信群里,告知家长如有自家孩子拿错小漫的电话手表,中午带回来归还。不一会儿,小杜的妈妈也在微信群里诉说前几天小杜的电话手表和钱被盗的事,这引起了我很大的重视。班上出现乱拿别人的东西的现象,由于没有线索,加之学生多,也难免就断定是自己班学生所为。
下午两点,我首先下意识地问小漫:“手表是在什么时候发现不见的。”小漫告诉我是第三节课上课时就不见了,我断定这一定是班上孩子拿的,正好小漫的妈妈也来到教室门口,我再次详细询问情况,根据小漫妈妈的描述,我缩小了范围,我询问孩子们是否拿了小漫的手表,同学们都摇头说没有拿,看来只能打心理战术了。“同学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如果是你想和小漫开玩笑拿走的,请在下课之前把手表放回小漫的书包或放在讲台,否则老师将会调监控,到时候如果发现是你的话,可能大家都没有面子。”有学生马上应和:“老师,那就调监控,看看究竟是谁拿的。”“老师没有立马调监控,那是想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不想伤他的自尊,俗话说:小时摸针,长大偷金。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乱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行为。”我环视了全班,装作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继续说道:“同学们,其实,从有些同学的面部表情当中也可以看出来,拿了小漫电话手表的同学此时心里肯定会慌,脸也会发红。”我心里想着:只能看看这招管不管用,如果这招都不管用,那可能就真的找不回来了。
“老师,要不你来搜我们的书包。”古灵精怪的小吴出主意。“要得,老师,搜书包。”好几位孩子跟着应和。”“搜书包估计也是搜不出来的。老师主要是想保护你们的自尊心。”我没有沿用以前老师用的搜身或搜书包法来破案,搜查孩子书包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这让我想起我读小学时,但凡班上有同学丢东西或钱掉了,老师就会发动同学搜查每位同学的书包,搜书包的同学就像侦查员一样把每位同学的书包翻个底朝天,地上可能一片狼藉,甚至有时还会搜身,当然多数时候是破不了案的,不过,有时当场就能揪出“小偷”,当“小偷”被揪出来之后,就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同学们的嘲讽,有时还会请家长,拿别人东西的同学也逐渐被同学们冷落,从此背上“小偷”这个臭名。那情境至今想起来是多么粗鲁,但在那个比较贫穷的年代,乱拿别人东西的同学不在少数,搜书包这个简单粗暴的破案法被老师用得淋漓尽致。
快下课了,我正聚精会神地上着课,“老师,小漫的电话手表找到了。”教室后面传来小会的声音。我快步来到小漫的桌旁,小漫从她书包里拿出了电话手表,激动地说:“杨老师,同桌小杰提醒我的手表在书包里的书上面,但是我中午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小杰连忙解释道:“我上着课不禁转身一看就发现小漫的手表在她的书上面。”我提醒小漫这次可要好好保管手表了,不能再弄丢了。其他孩子开始议论纷纷,“老师,应该就是挨着小漫坐的同学拿的,可能是小杰......”有孩子在和周围的同学嘀咕着,我立马打住孩子们的猜测:“没有证据可不能乱说,凡事都要讲证据,再说小漫的手表回来了就行了啊,我们也没有必要再追究是谁拿的了。”一阵叹气声传来,可能孩子们也非常好奇究竟是哪个同学开了这个玩笑,想一探究竟吧。
“丁零零”下课了,小会跑过来:“老师,我担心你怀疑是我拿的。”“为什么?”我好奇地问。“因为你说你看到有些同学的脸红了,而我今天有点感冒脸还真的是红红的。”我摸摸她的小脸蛋,安慰她说:“又不是你拿的,老师怎么会猜测你呢。”真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啊。
我都没有想到这个“案子”会这么快就结案了,原本想着根本破不了案,因为我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我随即拨通小漫妈妈的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小漫妈妈连声感谢,并告诉我当时这块电话手表花了一千多块钱,她今天下午都去卖手表的地方转了好几圈,心想可能真的找不回来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她也不用再花冤枉钱为孩子买了。挂断电话,想着小漫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小漫妈妈都是给工人煮饭维持生计,小漫父亲根本不管孩子,这娘俩的生活确实困难啊,还好电话手表回来了,及时止了损,我长吁了一口气。
教育无小事,原来,处理班上乱拿别人东西的事也是需要教育智慧的,不能简单粗暴,弄不好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换种方式处理-利用心理战术既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又能对班上这样的事件起到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