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系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虽说是同父异母,但情感如同手足。贾府通称其三姑娘,与元春同样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同嫡姐无异。书中的探春虽为贾府小姐,但却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子,与丫鬟们更是要好,辛酸刻薄、变相体罚等词统统与探春无关。
反而探春是一位极具正义感的女子,面对家人,面对家庭,面对国家,她一直都是以不卑不亢的姿态面对着的,没有半点虚心假意。也正是超常的正义感让她觉得庶出并没有比嫡出地位低,她的自信一直都表现在精明能干上,为她带来了不受鄙视的地位。探春是一名敢于打破世俗价值观的女子,同为曹公所敬佩。
贾府的王熙凤是出了名精明能干,在贾府掌握实权,八面玲珑,做事决绝。相对于凤姐,探春没有那些算计、心机、诡计,更多是油然而生的正义感,进而迸发出与凤姐无异的能力。
她精明能干,能决断。赵姨娘逼探春要多给赵国基丧礼赏银,但探春坚持以《周礼》为准,以嫡母为唯一正母驳回了赵姨娘的诉求,病中的王熙凤听平儿汇报此事后,不禁赞叹,可见“玫瑰花”之诨名,连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以护自己与丫鬟的权益,虽是打仆人,切实打在王熙凤的脸上,足可见探春身上拥有现代女性的某些意识。
探春身上的反抗意识和分析问题意识在我看来在贾府之中已经很强了,贾探春受良好教育出身,因系赵姨娘所生,所以探春从小就渴望和嫡出兄姊同样的地位,面对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偏见,探春没有低头畏缩,反而遵守礼法,在知礼守法的基础上守护好自己的权益,建起独立的思维方式。
贾赦欲纳鸳鸯做小,贾母生气,在场薛姨妈、宝玉等人皆不敢辩,却是贾探春勇敢站出来,三两句话打破僵局。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言论,正应对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那句话,足可见其分析问题的强烈意识。
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喜交诗友,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自号“蕉下客”,做《咏白海棠》诗,后日又开第二社,贾探春做了《簪菊》《残菊》,其“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二句被宝钗评为“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元妃省亲时,探春题咏之作出于姊妹之上。香菱学诗有成,薛宝琴,邢岫烟等人进贾府,贾探春邀请她们入社,诗社盛极一时,直爽的探春让诗友们共同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与宝钗一起讨论治家之道,尤其是探春,兴利除弊在治家过程中尤为明显。
她积极推广新政,开源节流,敢于树立新任管家的权威,让拿捏她的老管家妈妈们心生忌惮。海疆戡乱,国家边疆动荡,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以表清王朝示好的决心,贾探春对此也无二言。
曹公对于自尊心极强的贾探春只有喜爱与遗憾。可能因为探春庶出的原因,从小性格刚烈,为人处世更是小心谨慎。曹公花重笔写探春理家,情况比秦可卿丧事要复杂的多。在世俗价值观所确定的地位中,曹公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用自己的豪情,试图冲破封建伦理的桎梏。
文|细品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是你给我的动力
文章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