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
欲望与生俱来,谁也无法免俗;一日三餐,食不果腹的年代,吃是为了生存;现在,吃是因为热爱,热爱生活,所以热爱美食。
与其他场合相比,餐桌旁的时光更有意义;
独特的东西最具有存在感,谁还没有喜欢的几个人,爱吃的几样菜?因为你有自己特有的喜欢,看到你的喜欢,我会想起你;
陶渊明爱菊我爱鱼,鱼,观赏价值与食用价值兼具一身;早上,菜市场买来两条小鲫鱼,在水桶里畅快遨游,真是活泼富有生气的小东西。此鱼,应煮个豆腐汤;我想陶先生跟我应是一样的想法,毕竟菊花看腻了可以用来泡茶。
吾生长于江南,江南河鱼品种众多,肉质细嫩鲜美。舅舅平时不忙的时候爱河里打鱼。
又是一个雾霭朦胧的清晨,草丛中的露珠还是刚出生的干净,脚上清冷的触感一下子驱散了睡意,我知道他们过不了今天中午的,东方升起的那个大圆盘终究会将他们都带走;小步跑向河边,那是舅舅的渔船,正在拉线收网呢。
“囡囡,这鱼拿回家去。”一条手肘长的大鱼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我的脚边。
看着这条嘴巴张着,尾巴翘着打着挺的鱼,我知道今天又可以加菜了。刚从河里打上来的鲫鱼烧汤最好,用泉水清理干净,热油锅里煎炸到两面金黄,配上镇上豆腐店里刚打出来的嫩豆腐,家里自晒的白辣椒,加上开水熬煮上半个钟头。乳白的色泽,鱼的鲜与白椒的酸辣在水分子中相互碰撞,入口醇香,回味无穷。
时常想念家乡,想念那条河,河里的那条渔船;想念夜幕下辛勤劳作的人民带着落日的余晖回到家中,享受家里的一顿好饭菜。
奶奶正在收拾着地里收回来的新鲜瓜果,有胖乎乎的茄子、修长的豆角和青椒,还有嫩绿的小葱,这是明天要拿去镇上卖的。
“囡囡,明天上学带什么菜呀?”
“鱼咯。”
夏末秋初,田里喂养的大草鱼该打捞上来了。肥硕的大草鱼,奶奶喜欢切块,腌制上一天,裹上大米粉炸好,炸好的鱼外焦里嫩,可以放上好些天,吃的时候再炒一下,加上自家种的青椒,一顿美味的下饭好菜。
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后面县城里读高中,高三那年的记忆就是去蹭我室友的饭,每周必蹭,阿姨做的红烧鱼就是好吃,会加上豆豉,浓郁的香味刺激着味蕾,这是那枯燥紧张一年里最好的慰藉。多少年没有吃到这个阿姨的红烧鱼了,今年回家还是得去拜访拜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毕业后来到江浙沪的我,口味渐渐被影响,爱上了上海的点心,酒酿圆子与糖醋里脊,辣椒我是力不从心了,但是对鱼的爱有增无减。
“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进入初冬的上海,刚披上稍厚的外套,寻个休息天,与好友去望湘园吃剁椒鱼头,这锅里得放上湖南特有的米粉,再来上一份湘西米酒;爱这股酸辣咸香的味道,喝到双颊绯红,桌子上趴着睡了。
醒来再去街头买个红薯吧。
��b쾁��J